分享

【诗词学堂】苏绍康:赋用韵的“四规则”和“四忌讳”

 有友abcd 2020-04-12


  所谓入韵,是指在偶数句的句脚字上用韵字。韵有平声韵和仄声韵,古韵(词林正韵和平水韵)和新韵(中华正韵)之分。

  无论是文赋、骈赋还是律赋在用韵上通常遵从“四规则”、规避“四忌讳”,只不过文赋比骈赋和律赋的用韵相对自由些罢了。下面结合当下著名辞赋作者重庆胡健先生的《周公归政成王赋》及网上押韵有问题的赋加以阐述。


《周公归政成王赋》

重庆胡健

北邙秋高,爽籁风送。成王登九重之堂,周公致万钧之政。礼仪恭谨,辞御坐而就班;袍笏整齐,归臣席而面圣。时也鸾凤栖原,麒麟降岭。海不扬其波涛,风皆播以雅颂。驱鸾驾而千蹄风生,出皇城而万户雷动。卜辞之谶兆吉祥,太庙之牺牲隆重。仰北面而山呼,撼中州而河涌。钺戈森耸,拱天子之威仪;钟鼓齐鸣,致下官之诚敬。壮矣赫矣!有以表王叔耿耿之风,有以表王朝泱泱之盛。

诸事未毕,群僚皆惊。皆云家国大事,万千百重。我等俱皆愚鲁,天下安可无卿。公乃正冠冕,披素诚:“方今君上,神武英明。膺天命之所属,应符箓之所征。卿等数朝元老,大国股肱。焚商纣于鹿台,绝殷代六百年之运;擒武庚于狼穴,纳东夷三千里之城。尽泣神之心血,夺盖世之勋功。且为侯为伯,固混一之王土;当尽忠尽义,效不二之孤忠。”

群僚诺唯,应声回荡:“虽同为臣,实有下上。聆教诲于朝夕,感声音之洪亮。吐哺握发,谦恭兮海岳胸襟;夜寐夙兴,俭朴而蚁蝼崇仰。加我以礼遇,辞松鹤以来归;弃我之瑕疵,指关山而直往。当践公之言,摹公之状。涂肝脑而一心,献精诚之万丈。”

成王揖而泣曰:“叔父半生倥偬,一力辛勤。昔辞宝位,今隐山林。猜忌弥坚素志,流言不改贞心。虽邙郫不足以比义重,伊洛不足以比德深。今者礼乐协和,教化光于禹甸;典章明细,雅声颂于尧门。王畿有汤池之固,成周有经纬之分。叔父不私于紫殿,寡人何重乎黄金。愿共执鼎器之耳,何敢以杞梓为臣。”

公乃躬身跪伏,泣泪如雨:“曩昔周室初兴,遗孽谋逆。泰山有崩塌之虞,黄河有倒灌之虑。臣本庸愚,累逢知遇。殊担重任,临危事而忘身家;权领枢机,履薄冰而慎举止。欲解苍生倒悬之苦,争王室立锥之地。犹感不能顺天心,归民意。今天子青春鼎盛,必成大器。安敢怀不臣之心,负托孤之义。

且夫先世辗转,草创艰难。泣血于荆棘途上,栖身于虎豹穴边。当下山河略固,黎庶稍安。宜慎刑以施膏雨,力穑以丰井田。恤老弱,馈孤鳏;赈饥困,怜伤残。远宵人而屏酒色,禁奢汰而束游畋。吏弃系缧之用,民安击壤之闲。禹汤明德,名垂万古;桀纣失道,身不保全。无逸则运数旺,失德而皇统迁。老臣虽已骨衰,全心辅佐;天子终将名盛,大业绵延。夫如是,则无麦秀之歌,复哀我朝之年。”

语罢昂扬,四方倾瞩。东海滞凝,南山静肃。一论而启孔孟之思,一行而拓姬周之础。使周公殁于壮岁,则何以辨识明臣;使成王惑于流言,则不能成就圣主。是知日月循轨,盛衰有属。周室当兴,岂非天数。镌史册之有色,五百年自出圣人;挽狂澜于将倾,三王下谁称砥柱?

今也人非事远,烟覆草长。访风云之遗迹,见桃李之芬芳。拱木悠然,宿黄河之暮色;高功莫论,笼丹桂之馨香。山有灵而仰止,德铸史而昭彰。蹑圣人之足迹,伫盛世之高冈。噫嘻!流沙沧海,变替无常。唯周公之精神,贯终古而未央。


规则一:奇数句不用韵,偶数句才用韵。亦有连韵的情况,通常在起韵时用,但是不提倡;因为不在起韵的时候连韵,就犯了“八病说”(后面会阐述)。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子。先解决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北邙秋高,爽籁风送。”从赋的角度看,这里共两句话,“北邙秋高”为一句话,“爽籁风送”为另一句话;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只有句读,一个句读就代表一句。“送”、“政”、“圣”、“岭”、“颂”、“动”、“重”、“涌”、“敬”、“盛”分别为第2、4、8、10、12、14、16、18、22句偶数句的韵脚,而奇数句全不用韵。那么第6句的“班”字和第20句的“仪”字为什么不入韵呢?“礼仪恭谨,辞御坐而就;袍笏整齐,归臣席而面圣。”“钺戈森耸,拱天子之威;钟鼓齐鸣,致下官之诚敬。”因为它们处在轻隔(四六句)中第二句的位置,这样不仅不能入韵(如果入韵的话,其下不能用逗号而改用句号。),而且其平仄必须和第四句韵脚的字相对。


规则二:尽量提倡一个段落一个韵,也可以一段内转韵。如果同段内转韵要注意三点:宜其平声韵和仄声韵互转。同段转韵之前,要加上“乃观”“至若”等提引语。转韵前后内容要有所不同。不提倡一个韵到底,这样不仅难写,容易重韵;而且也不利开声气。

胡健先生的《周公归政成王赋》共八段,每段一个韵。

又譬如王棨《曲江池赋》“……固知轩后,徒游赤水之湄;何必穆王,远宴瑶台之上。复若九月新晴,西风满城。于时嫩菊金色,深泉镜清。浮北阙以光定,写南山而翠横。有日影云影,有凫声雁声。……”

从“上”字的仄声转韵到“城”字的平声韵,并且用“复若”提引语连接,表明内容不同;所以其转韵非常规范。


规则三:提倡无论是用平声韵还是仄声韵,都尽量做到句脚字平仄相对。

我们以第二段为例:“以诸事未毕,群僚皆惊。皆云家国大事,万千百重。我等俱皆愚鲁,天下安可无卿。公乃正冠冕,披素诚:“方今君上,神武英明。膺天命之所属,应符箓之所征。卿等数朝元老,大国股肱。焚商纣于鹿台,绝殷代六百年之运;擒武庚于狼穴,纳东夷三千里之城。尽泣神之心血,夺盖世之勋功。且为侯为伯,固混一之王土;当尽忠尽义,效不二之孤忠。”

“毕”和“惊”、“事”和“重”、“鲁”和“卿”、“冕”和“诚”、 “上”和“明”、“属”和“征”、“老”和“肱”、“运”和“城”、“血”和“功”、“土”和“忠”等字全部平仄相对,非常规范。


规则四:尽量莫犯“大小韵”之病。

两句之中,不得用与押韵字同一韵部的字;否则犯“大韵”之病。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韵脚字的“垆”同韵部,犯了大韵的毛病。两句之间除非是用叠韵字,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否则犯“小韵”之病。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一韵部,就犯了小韵之病。同时同韵字尽量避免在相邻较近的句子中使用。这样确实可以保证诵读更加顺畅与清爽。


忌讳一:忌平仄混押。

在没有转韵的情况下,不能既押平声韵,又押仄声韵。

譬如“雕弓射日,万矢落天狼之星;雪刃屠龙,千夫舞横空之剑。神州光复,胜利九三。内战又起,烽烟难止。东北义师,挥戈奋勇;沈辽万众,负载支前。”其中“三”和“剑”,“前”平仄混押。“止”字出韵。


忌讳二:忌古韵新韵混押。

譬如道德的“德”字,在古韵属于仄声韵,在中华新韵里是平声韵。假如该赋押古韵,“德”字只能算做仄声韵,你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把“德”字做平声韵处理;反之亦然。


忌讳三:忌出韵和重韵。

出韵是指本应该押韵的地方而没有押韵或者押错了韵。

如“逮乎明末,紫气东来,龙飞朔野,势造英雄。爱新觉罗父子,建州女真之领袖。襟开胸伟,执杖玄黄之钺;性悍气高,驰骋八旗之兵。”其中“袖”字出韵。

重韵,譬如韵字“元”字不能在韵脚上出现两次,但可以不作韵脚在句子里重复使用。


忌讳四:忌赋各段全部平声或者仄声韵。

胡健先生的《周公归政成王赋》共八段,依次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这样平仄相间,不仅舒缓流畅,更利于通气。一般来说,平声韵和仄声韵的作用有细微区别,譬如仄声韵读起来更加有力而比平声韵更适合于议论,但赋不仅需要华丽的铺陈,也需要画龙点睛的议论;所以赋忌讳各段全部押平声韵或仄声韵。虽然宋朝科考曾要求一篇律赋共八段,一段一个韵,且平仄相间;但我们当下律赋没有必要一定要强求平仄相间,也没必要一定要分八段;因为这会严重制约发挥,当然如果像胡健先生那样写起来得心应手,平仄相间也非常不错,但我们不强求。

选自“辞赋创作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