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这些年,人们的焦虑似乎越来越多了,就像挥之不去的蚊虫一样,一不小心就焦虑了。很多人都不堪其扰,但又无可奈何。那有什么办法吗?其实不用到别处找,老祖宗的文化里就有治疗焦虑的药方,尤其是阳明心学,是一剂专治焦虑的良药。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焦虑就是属于心病,阳明心学正好是关于怎么'修理'心的,对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究竟是怎么对症的呢?举个例子。 老张的焦虑老张在城里搞装修,这两天很焦虑:孩子病了需要尽快住院,地里的农活儿都够老婆忙的了,爹娘年纪又都大了。自己这头儿,刚接了活儿,要是回去肯定耽误工期,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赔偿损失,还有来回路费加上耽误工夫一折腾,搞不好半年就白干了。再说还没赚到钱拿什么回去给孩子治病呢?老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焦虑得不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遇到这样的事儿,一般人安慰老张都是'要想开点儿,要不和业主好好商量商量,容两天工夫儿,先给孩子治病'或者'能不能让亲戚帮忙送孩子去医院'反正只能就事论事出出主意。再不就是安慰:'该吃吃该喝喝,车到山前必有路',最多大伙给老张凑点儿钱,表示一下情义。 通常来说,进城务工的人都很辛苦,自顾不暇,自己的事儿都顾不过来。上面这些做法,应该是周围人能给老张最好的温暖了吧?即便是这样,他的焦虑治好了吗?显然没有。即使为了考虑大家感受,善意地掩饰起来,但是困扰在他心头的焦虑仍然还在,顶多是得到了关心,心情会好一些。 阳明心学的解读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张懂了阳明心学,或者有人用阳明心学的理念来帮助他,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阳明心学里面有个核心理念'心即理',由此演化出两个重要观点'心外无事'和'心外无物',意思是,万事万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不在心外而在心内。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我们只讨论和老张相关的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先来看一下,如果从阳明心学的视角来看老张这件事儿,是个什么结论呢。 老张遇上的这个事儿,看似都是他'心外'的事儿,因为心在腔子里,事情发生在外面,一般人都会这么理解。但阳明心学却认为: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在老张的'心内',而不在'心外',这就是'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怎么理解呢?这要回到'心即理',阳明心学认为,人的本心就是天理,这源自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和他倡导的'心即理'说。 陆九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即理',提出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一切至理、一切事物都在心内。 如果老张懂得了这个理念,会有什么不同呢? 那他就会明白:
以上是在认识上的变化,那焦虑如何消除呢? 治愈焦虑其实就算不懂阳明心学,我们也知道,焦虑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外部'发生的事儿,而是人把事儿解读得很糟糕,使自己心里产生了不好的感觉,随着不停地解读、假设和强化,这种感觉越来越重,超过了心理承受范围就变成了焦虑。其实是自己的感觉,引发了内在的焦虑,而不是因为事件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