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生先生分享:一厢情愿追求会浪费很多真情2019.8.28

 钟奋生 2020-04-12

2019年8月28日

  一张情网撒去,会捕获很多友谊。

   一厢情愿追求,会浪费很多真情。

  群里的朋友:大家周三早晨好!

扩展阅读

   毛泽东:办得真够大,够气魄,办得好啊!(25)

   不久,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一次大型农业展览会上,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各项成果,包括各类农产品、许多革新发明创造被放在第一展台展出,这是因为在全国还没有一个像共大这样有四万多学生的学校。人多、规模也大,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旗帜打出去了。震动了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的同志们到江西共大来参观、学习、取经。

   1960年9月,汪东兴奉命调回北京工作。但他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仍然保持着联系,他对这所亲自参与创办并在此工作多年的共大仍然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仍在深切关心着,期待着它的成长成熟。

   1961年7月,毛主席第二次登上庐山,准备在这里召开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作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汪东兴同志也随之回到了江西。他受江西省委和共大党委的委托,要向主席汇报共大创办三年的情况。

   7月29日下午,他又一次和毛主席谈起了共大,汇报共大的工作,他的神情就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他这样跟毛主席说: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实践。针对1958年入学时学生的文化程度的统计。采取了多规格、多形式、多学制的分级办学管理办法。总校以办本科和专科为主,并负责分校的业务指导。担负分校干部师资的培养提高任务。分校有省、专、县三级。省专属分校以办中专为主,条件好的省属分校,也可以开办大专班。县属分校,以办初技为主。但有不少有条件、有能力的县属分校同样也办起了中专,不管是总校还是分校,都办有预科班,为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补习文化,然后再根据需要与可能将他们编入专业班学习。”

   听到这里,毛主席打断他的话说:

   “除青年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外,成年人、中年人的文盲问题也要解决一下。是否请你们共大的各个分校再开办一些文化夜校?”

   “我同江西劳动大学的同志商量一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汪东兴当即表态。

   主席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谈。于是,汪东兴接着向主席汇报共大的工作:

   总校和省、专、县三级分校从培养目标来说,实际上是大中小三个不同层次结构,总校由省委、省人委直接领导、业务主管是农林垦殖厅;分校的分级管理,分别由垦殖场的场长和书记或地县两级领导,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特点鲜明的、覆盖全省的高等、中等、初等比较完善的农业的教育网络。这样做的结果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使广大工农群众在不同层次上逐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现在在校学生有五万人之多。

   他见主席在非常静心的听,自己情绪也非常高涨,继续侃侃而谈:

   为了搞好工与学的结合,我们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各个分校根据各地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各校的办学条件,因地制宜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如粮、果、茶、水产、蚕、山区工业、农村医疗、乡村财会等。我们的原则是,当地需要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需要多少就招收多少,各学校都建立了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基地性质与专业对口。

  2、教学内容少而精,学以致用。坚持面向地区,面向生产、面向实际。

   3、改革教学方法。坚持做什么,学什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专业教学与专业生产相结合。

       4、采取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教师、学生、工人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将教学、生产、科研统一安排、统一计划、统一领导。具体的做法就是实行场系合一,班(教学班)队(生产队或车间)组(教研组)相结合。

毛主席很有兴趣听完他的介绍,十分高兴地说:

   “办得真够大,够气魄,办得好啊!看来,我三十前想办的事,终于在你们江西实现了!办教育这是一个事业,一件大事,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文化、不讲科学、不培养人才是不行的。”

   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简称红大)成立的这一天,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谈到:我们这里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教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要我们艰苦奋斗。

红大初创时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田野就是操场,院子就是课堂,砖头就是凳子,膝盖就是书桌。这所学校后来逐步发展壮大,1937年初校址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抗大与共大,恰似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亲兄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与机缘。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环境中,江西共大诞生了!这里面仍然倾注着毛泽东大量的心血,而且还蕴含着他一个心愿: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毛主席这个心愿,如今实现了!

   新时期共大所具有的特点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又红又专,学校办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农民上学不要自己掏一分钱,这样的学校真是史无前例!主席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尤其对中国农民怀有深厚的情感。江西共大是他提倡创办的,眼下她经受住了风雨,正在健康成长,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