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远离这几种害人的「学生思维」

 BT 2020-04-12
来源:铁木君
(ID:tetemu)
作者:铁木君

你好,我是铁木君。

毕业前的同学聚会,大家还能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和理想;毕业后,却成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噩梦。

短短两三年的光景,当年一起打球一起逛街的同学,怎么就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每个人在思维方式上,进化出了巨大的差异。

在校园里一路通吃的「学生思维」,在社会上却像撞到了一道无形的墙,让我们处处碰壁吃灰。

这是一堵「心墙」,堵住了我们人生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

如果我们对现状不太满意,期待更好的自己,尝试戒掉下面这几种「学生思维」吧。

1、不敢维护自身应得的利益。

进入社会,踏足职场以后,我们的第一节课是要学会保护自己。

而我们和企业签订的一纸合同,就是一份对我们的保障。

租过房子的朋友应该知道,当时签订的租房合同,细节不清不楚;合同到期或者要提前搬出去的时候,各种问题就都出来了:

你这个空调用了半年,你要给我200折旧费;
你走了我要换门锁,这部分是100块钱;

你虽然转租出去了,但是押金我还是得扣掉...

你跟公司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和独立的双方之间的。我们一定要敢于维护自身利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所得。

而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价值,和在雇佣关系中的地位。不敢和老板谈薪资,拱手让出自己应得的回报。

有些刚毕业不久的学生,为了抓住机会甚至可以“自降身价”,拱手让出议价权。

当然收入只是一个方面,大家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判断一份工作的价值:收入、成长、经验、资源。

你的成长空间,收获的经验,未来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你必须考虑到的。

眼光看的长远一点,让你的职业生涯的总收益最大化。不要为短期利益,榨干了长期价值。

2、凡事准备好了再做,拒绝未知、害怕挑战。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考试,或者说每天都是考试。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去处理。

而很多职场人,依然带着考试的终点式思维,想把每件事准备好了再去做。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萌生的想法就是逃避,“我不行”。

这一点普遍存在,因为这是学校教育里相对缺失的部分——在理想状态下去解决问题,并给你查漏补缺的时间。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先放放,一会问同学就好了;同学不会,老师应该会讲;老师没讲也没关系,这题跳过不做,考个60分不也是轻轻松松。

在大学里,很多人养成了逃避的习惯。

60分像一条线,给了我们选择的自由;也让我们学会了放弃和自我设限。

而上面这些情况,在职场中并不存在,我们只能关关难,关关过。

没有人有耐心,停下来等你学会某个“通关技能”,客户也没有时间,等你准备好了再去做。

工作中考验的,不是一个人按部就班的能力,而是面对未知状况,能做到多好。

未知和挑战,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迎接它。

边做边学,或许不是处理它们最好的方式;但它是大多数人唯一可以选择的路。

3、总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推进意识。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吧:

上级安排了什么任务,就去做什么;没有活干时,就刷刷手机、无所事事。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等着老师布置作业,等着老师讲解答案...

学生时代的填鸭式思维,被带进了工作中。

缺乏主动推进的意识,只会让我们失去对工作的掌控感。

做事只做最浅层,遇事只看到表面;不去主动推进和深挖,也许不会犯错,但也永远无法抓住核心。

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要引起警觉了:

总是不知道上级想要知道什么,需要你做什么;汇报工作时没有重点,脸上只写着“我没准备好”……

工作上佛系,是无法活过三集的。

4、滑坡式思维、小孩子脾气、刹不住热情。

滑坡思维,常常伴随着完美主义共同出现。

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小的错误,导致更大的灾难性事件。

因为上班迟到了,影响了一天的工作节奏和心情;半个小时的时间缺口,加班三个小时都没能弥补回来。

甚至因为某件小事上犯了错误,上升到怀疑自己的能力。

人生不是考卷,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不要因为一点委屈就玻璃心碎一地,做了一点小事就渴望认同。

职场人的自我修养,就是可以在八小时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收起自己的小孩子脾气,也要收住刹不住的热情。

有热情是好事,但它也最会欺骗我们。

用热情代替规划,用努力取代目标,会让我们看不清自身的能力边界。

好像什么都能学,什么都该做;得到的是忙碌,却牺牲了位置感和专业度。

5、没有闭环思维,创造问题,却不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我很有发言权。

我最开始去实习的时候,去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我在运营过程中,发现账号的用户黏性不够:内容足够好,但是数据上始终无法上升。
于是我去找上级反映。

“你说的都没错,我也知道我们账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想听听你的解决方案,还有如何通过数据来验证运营状态的好转?”

这时我才明白,大部分人都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解决问题。

将头脑里的理论和干货,在实践中落地,才真正地创造了价值。以结果为导向,才能获得更多地成长。

我要做那少数人。

在工作中,我们要完成一件事的闭环。只提出问题,无法带来实际的提升。

只有解决问题,问题才具有了价值和可建设性。

6、过于理想化,拿「应该」做挡箭牌。

经常在职场上听到「学生气」这个词。究竟怎么才能摘掉学生的帽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呢?

那就是摒弃理想化思维,一切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

很多人毕业后。觉得社会太残酷,职场太冰冷。总是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却不去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

忽略客观事实,用强烈的个人情感来看待周遭的人和世界。

这一点在职场上是致命的。

价值观上有冲突,个人和企业的目标无法达成一致,这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如果每天不能开开心心上班,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成年人的世界,处处充满了妥协。

身家百亿的人,也会为了一个一两亿的项目,跟不喜欢的人达成合作;

上级再喜欢你,也会收敛自己的情感,因为来自周围的注视是可怕的。

社会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不像学生时代做题目,有最短的解题路径。

只要尊重原则、遵守底线,能达成目标,就是最好的方法。

“小孩才纠结于对错,成年人只谈利弊。”

7、执着于自身短板,忽略了优势发展。

很多毕业生初入社会,都有一个优良的特质:空杯心态。

这样的年轻人可塑性很强,社会和企业也会给他们较多的耐心去成长。

但是这个杯子里,不能什么都装。

在学生时代,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很多门课,我们努力要在每一门课上,都取得好的成绩。

对于自己的劣势学科,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攻克。

很多人把这样的思维,带进了工作中。

执着于能力上的大而广,把自己打磨成六边形战士,却样样都不拔尖。

低层次上的广,对公司的价值不大。公司本身就是将一群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协作分工,达到产出上的最大化。

自己的短板,恰恰是另一个人的长处;自己的长处,却在公司里又并不突出。

没有突出优势和特长的人,存在感只会越来越低。

而在一个领域上不停地深挖,一招鲜吃遍天,你就可以做到独当一面。

我们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会主动放弃。那些不擅长的部分,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

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上限和不可替代性,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

同时给初入职场的同学提个醒:

毕业两三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对我们的宽容度,会不断地降低。尤其是对那些待在基础岗位上一动不动、或是想要转行的人,尤其如此。

未雨绸缪,我们要时刻充满危机意识,迎接随时到来的挑战。

8、职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他人可复制的经验。

学校的考试,我们禁止抄袭;可到了职场上,我们要学会「抄」。

初入职场,我们很多都不懂,很多都不会;有时候上级给你的资源和培训又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复制身边的人,得到验证的成功经验。

同样的一件事,你跟旁边那个优秀的同事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每天准时下班的同事,究竟是如何做到不加班的?

通过观察身边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多去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要眼高手低,心高气傲,要学会跟优秀的人在一起。

不要每次犯了错误、把事情搞砸,都只会一脸可怜地重复:“又没有人教过我。”

向优秀的人学习,是我们快速成长的捷径。

9、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有学生思维的人,遇事喜欢走极端。喜欢用单一和静态的标准,去看待事物。

世界是动态变化的,用静态和不变的思维,无法抓住事物和问题的关键。

而判断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最好方式,是看他问什么样的问题。

你可以通过他的问题,了解他的思考方式、思维盲区;是有大局观,还是注重细节。

我之前招过一个实习生。
配图、修图、排版,弄得特别地认真和精确;
可是我交给他去负责的文案,却迟迟没法截稿。

他的工作态度很好,却在更关键的工作能力上,达不到要求。

工作中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也难免会犯错。

但遇事不走极端,抓住问题的核心,可以托起我们工作能力的下限。

10、放大自身价值,忽略团队协作。

最后但最重要的一点,避免单机式自嗨式的工作。

沟通和合作能力,在我看来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众多职场新人最大的短板。

学生时代所有的学业和考试,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而完成,但职场不可以。

工作的实质,就是一群人通过合理分工和资源分配,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团队任务。

有的人名校毕业,觉得自己比同事强了不止半点;完成了一个项目,做了一点成绩,就觉得是自己的功劳。

忽略公司和团队发挥的作用,过于放大自己的价值;不会合作、我行我素,最后自然是自讨苦吃。

相信团队的成功,才能带来更大的个人的成功。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拥有一个合作无间的团队,是个人能力最好的放大器。

最后。

也许我们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做出突出的成绩,但不要怀疑和否定自己。

“平凡与卓越的差距就在于,有人埋怨生活,有人改变生活。”

戒掉这几种害人的学生思维,在跟社会的碰撞中,我们只会变得更加强大、走得更远。

共勉。

作者介绍:铁木君(ID:tetemu),95后连续创业者,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冰河铁马团队投资人,一个血液会沸腾的写作者。作者愿景是写满18年,陪你进化18年,从量子到巨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