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量天下的女相,上官婉儿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4-12

在某些典籍中,历史上许多大人物出生的时候都会伴有一些奇异的景象,被后世喻为女中宰相的上官婉儿自然也不例外。据《新唐书》记载,婉儿的母亲郑氏妊娠时,曾梦神人赠秤,道:“持此秤足以称量天下。”无疑,这显然是史书为婉儿的传奇人生刻意增添的神话桥段。

婉儿出生后不久,她贵为宰相的祖父上官仪因为替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而触怒了武后,不仅上官仪本人身首异处,就连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也跟着送了命。上官家官运算是到头了,上官氏族人皆被没了良籍,成为宫中的奴婢。原本该是相府千金的婉儿,没享几天福就变成了掖庭奴婢。这种强烈的身份落差带来的耻辱感,年幼的婉儿是感受不到的,但作为卑贱的宫婢,低眉折腰侍奉着权贵长大的婉儿,当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这种身份落差带来的耻辱感想来必定是加倍的,因为她知道如果她的祖父没有在当年那场政治争斗中站错队,她现在的生活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事情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改变现在及未来。发奋图强的婉儿在自己十四岁的时候,凭借自身出众的文采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机。略带讽刺的是赐予她这次转机的人正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武则天。当仇人成为自己的伯乐,婉儿应该何去何从?这对婉儿来说是一个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因为一个卑微的宫婢根本就没有抗拒女皇的能力,更加没有憎恨女皇的资本。想要改变自己现在卑贱的命运,洗去家族曾经的屈辱,婉儿所能做的只有攀附武则天这棵大树。

在武则天的提拔下,婉儿从卑微的宫婢成了掌管宫中诏命的女官,她的文辞也被更多人青睐。曾经风靡一时的“上官体”又重新获得了众人追捧。“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这是晚唐诗人吕温给婉儿写的诗。上官家只剩下了一个女儿又如何,婉儿的文采不逊于任何丈夫,她一样可以将上官家文风发扬光大。自古从来不乏才女,才女中更加不缺少女诗人,比起汉家班婕妤那因失宠而秋扇见捐的《自悼赋》等自哀自怜的诗作,婉儿的诗歌文章更多了一分豪迈的气概。在后宫环境中长大的婉儿,并非一般娇弱高傲的才女,她通达干练,更为务实。

可就是这样,年轻的婉儿还是犯了错误。据两唐书的记载,婉儿曾因为忤旨被黥面。对于此,两唐书上并没有说明婉儿是因为什么而忤旨的。后世的文人墨客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不少的小说里,作者们总是将婉儿脸上的黥迹和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联系在一起,而被套用最多的桥段,无疑是婉儿和张昌宗背着武则天暗生私情,武则天发现后,气愤地将婉儿关了起来,而当尊贵的女皇几经思量最后决定不与之计较,命人释放出婉儿的时候,婉儿的脸上莫名其妙就多了一个象征屈辱的黥迹。有人妄加评议,说这是武则天所为,其目的是为了惩戒婉儿,告诫她不要背着她老人家胡作非为。后来可怜的婉儿记住了教训了,为了遮掩脸上难看的黥迹,她发明了红梅妆。

事实上,按照唐代笔记的说法,贴花钿这种化妆手法是婉儿发明的不假,但其目的并非是为了遮掩脸上的黥迹,而是为了遮掩脸上的疤痕。而且这个疤痕和张昌宗毫无关系,也不是武则天所为。据载,在武则天还是天后的时候, 婉儿已经荣幸地成了武则天的御用女秘书。每当武则天协同唐高宗和宰相们议事时,婉儿就躲在案裙下面给武则天做书记。一次不幸被唐高宗察觉了,退朝后,气愤的唐高宗便拔出金刀插在婉儿的脸上。事后,婉儿为了遮掩脸上的疤痕,发明了贴花钿的化妆手法。

世上的事情总是这么奇妙,想当年上官仪因为支持唐高宗废后而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武则天杀死,而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却因为给武则天做秘书而得罪了唐高宗,因此在脸上留下了一道不可消去的疤痕。

脸上的疤痕可以用贴花的方法来遮掩,但有些伤疤是任何方式都无法遮掩的,比如韶华暗逝。上了岁数的武则天坐拥天下,但是她没有了青春。作为女皇,她可以用一切最好的东西来装点自己,但是她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青春年华,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老迈而无能为力。但凡是人都不免生老病死,即便是天子也不例外。神龙元年,以张柬之等人为首的五王政变成功了,李显再次登上帝位,李唐王朝复辟了。年迈的女皇在洛阳的上阳宫去世,武周王朝彻底落幕,但由她开启的红妆时代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李显的皇后韦氏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正当世易时移之际,原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婉儿收到了韦后发来的英雄帖。面对现任皇后开出的优厚条件,终于有能力选择人生的婉儿放弃了留在洛阳做武则天最后忠臣的机会,她跟着唐中宗和韦后去了长安。

托韦后的福,婉儿很快就被唐中宗提拔为二品昭容,专掌诏命。当上昭容后,婉儿又获得了出宫居住的权力。韦后对婉儿的重视度甚至胜过武则天,她不仅将婉儿视为自己的内宰相,还对婉儿几乎言听计从。比起武周时期女皇陛下的私人秘书,婉儿自己怕是也觉得给如今的皇后做内宰相更为风光吧。不仅婉儿本人地位提高了,就连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也被昭雪,追赠为楚国公;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也跟着被追赠了天水郡公的头衔;昔日曾梦神人赠秤的郑氏更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当上称量天下的内宰相,被唐中宗封为沛国夫人。此时此刻,上官婉儿终于成功地洗去了家族曾经的屈辱,现在婉儿的生活彻彻底底告别了“卑贱”二字。

掌握了权力之后,婉儿也开始像武则天、韦后等人那样肆意地为自己找起了情人。她的情人中有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湜,也有单纯为了政治需要,巩固地位而不惜肉体布施的武三思。对于这些情郎,婉儿的回报向来很慷慨。她帮着崔湜升到了宰相,又帮着武三思拉拢韦后。同时,为了武三思,她还在自己执笔的诏书中刻意扬武抑李。久而久之,婉儿和韦后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李家人的不满。神龙三年七月,对此忍无可忍的太子李重俊发动了兵变,在诛杀武三思父子后,婉儿成了他下一个搜捕的对象。

万般无奈的婉儿急忙逃到韦后和李显身边,向他们谏言道:“我看太子这次是想先杀了我,接着便是皇后和陛下了。”婉儿是聪明的,即便是在慌乱之中,她也可以一语中的找到韦后和李显的软肋。被婉儿激怒的唐中宗拿出天子该有的气魄,登上玄武门城楼,号召城下士兵:“你们都是朕的士卒, 为什么要背叛朕呢?如果你们能杀掉谋反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荣华富贵!”在天子允诺的荣华富贵的诱惑下,李重俊手下士兵纷纷倒戈。最后,得到天子庇护的婉儿活了下来,而李重俊的兵变则以失败告终。这场兵变后,婉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平心而论,婉儿是感激韦后的,但感激不等于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认识到继续跟着韦后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婉儿开始将自己依附的对象换成太平公主,而对此全不知情的韦后继续做着她的女皇美梦。

唐隆元年,迫不及待要做女皇的韦后毒弑了唐中宗李显,打算自己临朝称制。出于对婉儿的信任和需要,该事韦后并没有刻意隐瞒婉儿。婉儿当年不愿做武周最后的忠臣,现在更不会为了别人的女皇梦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当下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富贵才是最重要的。知道韦后计划的婉儿很快便把自己所知的事情告诉了太平公主。

于是,背着韦后,婉儿开始和太平公主密谋。她们两人一起私下矫拟了一道唐中宗的遗诏,但被对此诏不满的韦后删改,由此矛盾激化。七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发起了诛灭韦氏的政变,婉儿亲自执烛率宫人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和太平草拟的那份没有被韦后改动的遗诏献给了李隆基,以示自己忠于李氏的立场。

然而,这次婉儿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李隆基发动政变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父亲推上帝位,一道只写着李旦辅政而由李重茂即位的诏书对李隆基来说不仅没有什么价值,反而是负累,所以李隆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这道遗诏的。本想着通过献唐中宗遗诏来表明自己忠于李氏的婉儿,最终只跟李隆基表明了她是太平公主的同伙。出于政治需要,李隆基不得不将婉儿斩于旗下。

就这样,上官婉儿沉浮的一生结束了。开元初年,李隆基感念上官婉儿的文采,让人将婉儿的作品编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并让当时的文坛领袖张说为其作序。只可惜此文集最后也散佚了,她的诗作《全唐诗》中现仅存三十二首。

本文摘自《掌故002:唐玄宗背后的女人们》

★大唐,一个华丽、大气磅礴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的女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王皇后、武惠妃、杨贵妃、梅妃、太平公主、韦后、上官婉儿……当这些人出现在同一本书里,无疑,一幕好戏大张旗鼓地拉开帷幕。这里有你喜闻乐见的宫斗大戏,斗得有理有据、可歌可泣;这里有“不明觉厉”的阴谋阳谋,谋君王恩,谋富贵身,甚至谋天下权;也有腥风血雨的安史之乱,羽衣曲破,杨贵妃死,大唐王朝盛极而衰…… 
★这是一部女人的青史,是一个脂粉与烟香的盛世唐朝。作者以其专业严谨的态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掘为佐证,辅之以大胆的假设与揣测,用女性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发掘出数十位女子鲜活的人生历程,也从另一个角度,引领我们一窥玄宗朝史书之外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