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下 | 第三单元教案 10.小石潭记

 夜游神195 2020-04-12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 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 体会课文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描写顺序,理解文意,掌握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融情于景的写法,读懂作者流露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现实生活中的“韩流”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柳)”导入。

二、作者简介、解题

1、介绍作者,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永州八记》。

2、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给生字词注音。

(    )  (   )竹  清 (   )  为(    )  

屿(     )(      )忽    为(    )   (     ) 互  

(     )      幽(     )

3、理解一词多义与短句;

4、课文字词解释

5、快速解释课文。(要求:学生轮流进行;每人负责一句,先讲字词解释,再翻译整个句子)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第二部分(2~3),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中的水源。

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5),介绍与自己同游小石潭的人。

五、探究讨论(学习小组思考并讨论)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有哪些动词?

3、潭中有什么景物?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5、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综合运用。

6、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六、小结

1、主题

2、情感

3、写作方法

其他写法的运用

(1)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七、巩固训练:

1、用原文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⑵、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⑶、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⑷、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2、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

(1)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②为坻,为屿,为堪,。(动词,“成为”)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2、重点句翻译

①卷石底以出:

②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影布石上: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犬牙差互: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3、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