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余欢水》是一出高明的讽刺喜剧

 板桥胡同37号 2020-04-12

本文作者:静仔

天清气朗,万物可爱

近日,正午阳光接连上了两部“重量级”影视剧:古装剧《清平乐》和现代剧《我是余欢水》。不同于《清平乐》的“慢”和“古典考究”,《我是余欢水》则是一部主打小人物“逆袭”的幽默喜剧,并且以12集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

其实,“国产剧”加“小人物生活”的组合,从卖点上看并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剧情一不小心会跌落“沉迷逆袭爽感”或“弘扬正能量”的窠臼。但是《我是余欢水》以知名的《都挺好》制作班底和质量稳定的演员阵容,在开播前就吸引了一波影迷的期待,开播2日后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4分。纵观目前前6集的剧情,《我是余欢水》可谓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国产喜剧,其中反讽手法的巧妙应用更是帮该剧实现了黑色幽默的效果,使其成为一部带有悲剧内核的喜剧作品。

01

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要从转变开始显露,喜剧剧情更是肇始于转变,而这个转变通常是人物走向逆境。前三集的剧情就是在集中刻画主角余欢水“走向逆境”的过程。可能是为了让转变更加戏剧化,前两集郭京飞饰演的余欢水的逆境是全方位且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中被妻儿嫌弃,妻子更有出轨倾向;工作中销售业绩不佳,连连被上司、同事羞辱和欺负;看似关系要好的铁哥们,存心赖账不还钱,更是转头摆了自己一道。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父亲的要钱夺命call以及岳父一家的白眼挤兑。

余欢水就是这样一个平谈无奇、唯唯诺诺的失意中年男人,“越活越没个人样”是周遭人嬉笑式的评价。他努力用一丝谎言来做自己自尊的遮羞布,冒领公司中秋礼品被上司责罚后,他去超市买了78一瓶的红酒冒充名酒来到岳父家,被当场揭穿后也只能把头埋的更低。在妻子提出离婚,自己查出胰腺癌后,这个中年男人的生活终于被导演压到底谷了。

剧情进展到这里,其实也还只是普通的中年危机情节。余欢水一步步走向逆境,他的生活开始坍塌,家庭、工作等社会关系逐渐瓦解,甚至由于癌症的确诊,连生命的意义也动摇了起来。“要钱没有,命给你们。”余欢水开始了生命最后的“有限反抗”。人物的背景和转变此时已铺垫完成,捉弄命运的反讽即将登场。

02

反讽是一个在影视剧中经常被提到甚至有些让人疲惫的词了。但是能真正高级地应用反讽的作品却不多见。反讽其实是一种“倒置”或“倒反”,利用语言、情景、结构、意义等的“错位”来达成戏剧效果。

当代影视,尤其是喜剧,越来越排斥“惩恶扬善”式的固定意义追求,转向荒诞生活下人生无意义的哂笑。这是一种后现代意义缺失的审美体现,也是当代人焦虑情绪的投射。在这种背景下,反讽是最常使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修辞,使用好了反讽,也就贴近了喜剧。

《我是余欢水》在这一点上可圈可点。向朋友追债却误入老板的分赃会,关键证据U盘丢失,余欢水“被迫”成为一场阴谋的参与者和破坏者。剧情中的反讽不只是余欢水“死前”终于嘶吼起来怼回别人,而是他被生活不得已牵着走向不可预料的一端。人物的预期和实际情况总是在撕扯,余欢水只想一个人面对死亡,但一个U盘和背后偷走U盘的神秘人让他的生活注定不能平静。

生活对余欢水的反讽远不止于此,黑色幽默开的玩笑也不会就此停止。如果说前4集只是做到了“水准之上”,从第5集开始,《我是余欢水》则显示出它“老练”的一面。余欢水将计就计,假装偷盗U盘者向领导勒索2000万,却转头成了“市民英雄”,一时间追光灯、新闻报道、祈福鲜花接连不断,余欢水越是低头,舆论就将他抬得越高。从这里开始,结构性反讽穿插于剧情之中,让这略显荒诞的故事有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剧中人物看到的表象,它是一个癌症病人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另一个是观众感受到的事实,它只是一个误把虚假当崇高的搞笑桥段。

二者间的张力构成了这种结构性反讽。故事中的人物越是为余欢水感动,故事外的观众越是忍俊不禁。崇高和渺小,秩序和反常,本是一件事,不要去追寻事件本身的意义,因为它不存在意义。

这种结构性反讽在其他一些优秀的喜剧上同样可以看到,比如《驴得水》,用驴子代替教师,构建出一个虚假的存在和意义。在“全知视角”的观众眼里,这是一个闹剧,但是在剧中人物的眼里,这是一个让人笑完再哭的悲剧。

03

成为英雄的余欢水,得到了离异妻子的的热情招待。但是余欢水却用少有的认真语气说“你跟我结婚,并不是因为你爱我,我也清楚……我没有怪你,是我窝囊……不爱,咱就踏踏实实地分开,你也不用同情我,你知道为什么我和你离婚吗?因为我知道,你根本就不会把你的爱,把你的善良搁在我身上,你没有这个耐心,也没有人会真正同情我。我难受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只有黑暗会同情我……”

这段话是目前剧中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台词。你看,那平常窝囊失落的余欢水,他其实内心什么都知道。若不是因为“死期将至”,他可能永远表现地不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他明白了自己只是和生活撕扯,“只有黑暗同情我”

看到这里,《我是余欢水》已经有了意义反讽的意味。人和命运,或者说人和生活,一直是在互相磨砺中生存的。人可以感恩、赞美、咒骂、反抗命运和生活,但是却永远摸不清其中的意义。你当下生活的意义只是你误以为的意义,它随着视角、情境和时间不断改变,人一直在追逐意义,但是永远得不到终极的答案。对固定生活意义的反讽,也就成为了喜剧的一种核心力量。

如果余欢水就这样顶着癌症完成生命最后的“抵抗”,这部剧也算得上是合格规整。但是在第六集结尾处,在媒体的殷切关怀下,剧情再次反转了——余欢水没有得癌症,之前只是误诊,他是一个健康的“好人”。这本该令人高兴的消息,却并没有给余欢水带来快乐。癌症可以误诊,生活的荒诞却无法躲避。余欢水开心回家想和妻子重修旧好,却发现妻子家中早已有了其他男人。同时密谋分赃的领导也不会放过自己,余欢水接下来的处境不容乐观。

04

《我是余欢水》的宣传标签是“社畜逆袭”,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逆袭爽剧”的错觉和期待。真实情况则并非如此,虽然剧中不乏一些人物变装、泡吧、惹误会的爆笑情节,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随着意义反讽的展现,《我是余欢水》给观众带来的,远不止笑声和爽感那么简单。

反讽对于喜剧的作用,不仅带来笑点,还有泪点和沉重感。对于国产影视、尤其国产喜剧来说,反讽手法从不少见,但是其笑点作用经常被过度使用,忽略泪点部分,即仅靠人物形象、情景前后的二元差异等表征来实现反讽,很少真正触及意义层面的反讽,达到人文关怀。

这也是类似《西红柿首富》等影视“差着一口气”的原因。但是过度追问人生意义,又会显得刻意煽情。《我是余欢水》比较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短小精悍的结构方式,能使剧情节奏明快,避免陷入过度煽情和情绪泼洒,点到即止。这点和隔壁以“慢”出名的张开宙有鲜明对比。当然,《我是余欢水》目前仍有一些让人不明所以、未完全展开的部分,比如苗苗饰演的临终关怀组织成员,和余欢水在酒吧第一次见面便谈及“信仰”问题,让人不由打一个问号。

一直以来,在创作者中有一句话,写好喜剧比写好悲剧难,让人笑比让人哭难。因为高级的喜剧都有悲剧的内核,好的喜剧看到最后都是悲剧。喜剧更贴近生活,因为人生中存在的很多荒诞都不是苦大仇深,而是一个个的失落叹息,是辗转反侧后不得不继续上路前行的无奈。好的喜剧,经常让人笑着笑着就沉默了,因为我们在注视他人喜剧生活的同时,也在被生活的喜剧注视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