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暗王子-伦勃朗

 塑跑 2020-04-12

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


伦勃朗出生时,他家的情况还可以。由于他在兄弟姐妹中最聪明,于是,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教育。为此,他进入了荷兰王国的第一所大学莱顿大学。但他的心思并不在律师这一行上,于是,他走进了画室,师从名画家斯瓦南布赫学习绘画。伦勃朗跟从他学习三年之后,又师从擅长创作人物形象的拉斯特曼学习了半年,然后才返回莱顿。人们普遍认可这个年轻人的才能,有的人打算资助他去意大利进修,结果他婉拒了对方的好意。在写给他的赞助人的信中,他如此说道:“一个画家若真有本事,就算是在家中也同样可以学到东西,无须去外地空耗时间。因此,不必出门远行。”

实际上,伦勃朗一生都待在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开始作画的前十年,他是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最时髦的画家。阿姆斯特丹是个自由且慷慨的地方。不管是请雅各布·凡·坎彭修建市政厅(花了九百万荷兰盾),还是在哈德逊河口(花钱略少一些)兴建不动产,这里的人都愿意花钱。可是,这种“我们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前提是我们要对你画出的东西感到满意,那么我们就一定多付钱”的态度,令艺术家感到喜忧参半——那些慷慨的消费者,对绘画本身大多一知半解。

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伦勃朗才体会到这点:若他听从上流社会朋友的话,让自己的画作讨得他们的欢心,那么他就会获得数不清的报偿。而一旦他开始对那种画法产生厌烦之情,他就不愿听从客户的颐指气使,他们就会转而找其他画师。客户们需要那种不具备“个人意志”的人,伦勃朗称此类人是不具备“独立性”的人。此时,伦勃朗为了一位少女而神魂颠倒,这是一个好姑娘,长得很漂亮。朋友们劝他,假如同她结婚,将会对他的事业很不利——第一,她身体羸弱,是患了肺病之人,生活在潮湿的国家,就等同于已经被判了死刑;第二,尽管她的家境在过去还算优裕,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伦勃朗是一个纯朴的中产阶级青年,娶这样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是很不合适的。可怜的伦勃朗在其拥有优越社会地位的亲戚的影响下,开始做任何好面子的小伙子在相同的情况下都会做的事情——讲排场。他买了一栋于他而言过于昂贵的住宅。要知道,那时候他相当富裕,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城市里响当当的大画家,这样的人要找人借钱是很容易的事情——大伙儿都清楚,他的画比其他人的画价钱更高,还听说他的妻子将来可以继承四万盾的遗产。可惜,伦勃朗夫妇并没有得到这笔钱——连四千盾也没拿到,得到的仅仅是数量众多的土地——在当时,土地是最廉价的,就算将它们卖了也值不了多少钱。邻居们开始不停地摇头,说伦勃朗夫妇好景不长。

伦勃朗和妻子莎斯姬亞一起的自畫像

1635,德國-德勒斯登國立藝術收藏館

1642年,班宁·柯克民兵连长手下的一些军官请伦勃朗为他们画一张集体肖像,伦勃朗选择了他们中午走出军械库去城墙上值勤的场面——这显示了他在光线和阴影处理方面精湛的技艺。当时,太阳在空中高悬,就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已走出军械库的军官身处耀眼的强光之下,那些被门洞挡住的人则身处模糊的暗光之中。后来,这幅名画被保存了下来,却已非最初的样子——因为画幅太大,以至于大厅无法容纳,于是,军官们就将画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烧掉了——他们并未征求画家的意见,因此,这张画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后来,人们要烧泥炭取暖,结果,这幅画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煤灰,整张画都变得十分黯淡,以至于18世纪的人都认为这次行动是在夜间进行的,于是为这幅画命名为《夜巡》——而这和事实是不相符的。如今,这幅画拥有了一个单独悬挂的房间,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在画布上跳动!

夜巡

1642,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描述班寧.柯克上尉指揮的民兵連,歡慶法王亨利四世的遺孀瑪麗.德.梅迪西斯訪問阿姆斯特丹的場面。

在制造立体感方面,伦勃朗是个行家。若你有机会欣赏《夜巡》,你可以感到自己已经走入画中,融入人群,你可以穿过旗手和抱着一只醒目的公鸡的小女孩,并确保不会碰到他们——这真是太伟大了。我们这些内行当然清楚,这是伟大的画作,可伦勃朗的客户并不如此认为。他们只知道,大家花了同样多的钱,为何有的人就被画到了前面,而另一些人却连人影也瞧不见。这件事弄得沸沸扬扬。,此之后,再也没人找伦勃朗画集体肖像画了。在这场原本不应该发生的争吵中,他的妻子在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去世了,她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丈夫。为了让他明白自己的情意,她请伦勃朗做她留给儿子的一笔钱的遗嘱执行人。伦勃朗为了照顾好这个儿子,只好聘请了一位保姆。就像日本画家葛饰北斋,伦勃朗也“对绘画着了魔”。假如他是在创作一件自己热爱的作品,他就会一连数周躲在画室里面,需要吃饭时就由人将饭送进去。他极少正经地睡上一觉,困了就在沙发上和衣而眠数小时。后来,伦勃朗的生活日渐贫困。债权人、持借条的放高利贷者,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抵押证券持有人,这些人全都一股脑地涌进他的家里,向他们可以随意宰割的东西扑去。

1657年,为了抵偿债务,伦勃朗不得不将自己的那所大宅子卖了。随后,他将自己的家具、油画、铜版画都卖了,一切记录着他昔日光辉的东西都被卖了,这些都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在世时购置的。画家带着一家人共同搬到一间租来的小屋里。那小屋房租便宜,位于阿姆斯特丹郊外。从此,一家人开始了靠借债为生的日子。就在此时,伦勃朗开始进入其事业上的第三阶段。对画家来说,这个阶段相当重要。在第一阶段,他是在寻找自我,世界存在着诸多种类的东西,他有可能获得所有的东西。在第二阶段,他获得了名声,他成功了,为此,他胜利地大喊:“命运,我对你无所畏惧,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要知道,命运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气势,不过一不小心,命运就来捉弄人了。在某一天,它突然对你发出致命的一击,于是,人会由于这意外的打击而变得站立不稳,有的人跌倒后从此再也爬不起来。假若他还能再站起来,他也就慢慢地理解了成功的含义——从那一刻开始,他无须畏惧耻辱,也无须为自己掩饰,他将创作出艺术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作品——他仅需让自己满意就可以了。

就这样,伦勃朗生命中的第三阶段到来了——不管是他临死前最后十二年所画的油画,还是他到死也不曾放弃的铜版蚀刻画,都增加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精神气质。伦勃朗并非16世纪一般意义上那种信教的人,他不上教堂,也不加入任何教派。荷兰人因连续八十年的战争而穷困潦倒,于是,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很多失去继承权的人、瘸子、盲人等形象。在他的晚年,愿意订他的画的人少得可怜。好在,有人请他画了一幅叫《布商公会理事会》的集体肖像画。这幅画是他在临死前五年创作的,但他的客户对这幅画不太满意,原因是那画看上去有点儿怪。在人们看来,付出大价钱请他画画,他理应将画画好,而那幅画中的人连“姿势”都没“摆正”。结果,这幅画的命运和《夜巡》一样,从此被尘封,直到我们这个时代才重见天日。

布商公会理事会

1662

因为没有模特儿,他只好画自己,画女儿,画儿子,画妻子,而在其同代人看来,这是最不值一哂的东西。我甚至想到,他们对这些东西感到害怕。此类事情并非从那时候开始的。有些画,有些雕像,有些音乐,因为太过具有个性,人们在面对它们时就会感到不自在。

伦勃朗在这个阶段所画的画中潜藏的某种内在的东西是从前没有的,以后也不会有。有时,人们称呼它为“伦勃朗用光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恐怕也不够准确,就算是他后来将这种用光法简化了,人们依旧学不会。在伦勃朗的画里,即便是黑颜色也能发出亮光,每种色彩都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一样,各有其振动的规律。他晚年有一件作品是其儿子与新婚妻子的肖像(始终被人误称为《犹大新娘》),最能代表他的画技——可以说,那并不只是一张画,而是液态的光!

猶太新娘

1665,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毀損

1630,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這是伦勃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顯示了畫家出神入化的繪畫技巧。這裡的先知耶利米身著長袍.左手支撐頭部.依坐在桌旁.陷入深深的悲痛和思念之中.耶路撒冷的毀滅令他愁雲滿臉。戲劇性的光影從左方射來.由暗部凸起的先知耶利米處于光照之下.一種冷峻氣味充溢畫面。

劫持

1632,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保羅蓋提博物館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公主,被爱慕她的宙斯化生白牛带往了另一个大陆,后来这个大陆取名为欧罗巴,也就是现今的欧洲。根据神话,欧罗巴是欧洲最初的人类,也就是说欧洲人都是她的孩子。

欧罗巴默认了自己的命运,跟宙斯生了三个强大而睿智的儿子,他们是克里特之王弥诺斯、拉达曼提斯和吕喀亚国王萨耳珀冬。弥诺斯和拉达曼提斯后来成为冥界判官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1632,荷蘭-海牙莫瑞修斯皇家博物館

「群像畫」乃荷蘭繪畫藝術中的一個奇蹟.而這幅畫則代表了「群像畫」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時一些協會、社團、公司常請藝術家們為其全體成員畫像.而伦勃朗使群像畫的觀念發生決定性變化.使之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羅列千人於一列的做作肖像.而是成為一個有情節的舞臺場面.每位人物都是那個舞臺上的演員。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中.伦勃朗便如此安排了八個人物.每人分別擔當一個角色.各自具有獨特的位置和引導作用.而整體的情緒基調則和諧統一。杜爾博士把剪刀伸進一具屍體的上肢進行解剖.學生們圍在他身旁.興致勃勃地或觀看操作示範或對照閱讀維薩裡的解剖學課本。此畫為伦勃朗 26 歲時的成名之作.畫家應阿姆斯特丹外科醫生行會委託.為他們的行會成員畫團體肖像。畫中人物全部是真實的.主講人是著名的杜爾醫生.他作為主要人物.佔有畫面的一側主要位置.其餘人物以各自專注神態.有變化地穿插安排在一個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個人物所處的位置互不遮擋.並且不受透視影響.大小基本相同.否則訂畫人是不接受的。

降下十字架的基督

1634,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

《降下十字架的基督》這幅畫中明亮的光線與濃深的陰影強烈的顯現出眾人對基督的情感。對於林布蘭來說.要畫出放下無生命的重量.能一方面顧慮它的安全.一方面又能保持對基督身體的敬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外.這幕景狀需要許多人與各種不同的器具.因此造成畫面過於擁擠的危險。面對這樣一大群人.我們很容易失掉對其中主要人物的強烈反應。林布蘭解決了這些難題.得以在熱情與信念中訴說這個故事.此則部分得力於明暗運用。

基督的身體以及纏捲的白布形成了畫中最明亮的區域─兩者都被火把照耀得十分明亮。同樣的強光也落在正在承接基督身體的尼哥底母﹝Nicodemus﹞肩上。但是火把卻被執火把的人用手遮住了.以致光線沒有直接把在場幫忙的其他人照出來。林布蘭只讓光線挑出畫面中的重要部分.使觀賞者能充分意識到他們在場.雖然觀賞者的眼睛卻並不能細細地考察每一個人形。

我們在畫面上看到好幾條梯子的橫擋在陰影中浮現出來;看到從後面抱住屍體的人用力的腿為光線所強調;也看到白布的皺紋所形成的沉重而曲折的線條。這些景像目的都在強調屍體的重量以及放下基督的仔細動作.也都被光線所照射到的布緣顯明出來。不過這些光線的重點與昏暈中的聖母頭部的光亮比較起來.都變得次要了。

在這幕夜景中.聖母頭部明亮區域誘導我們的眼睛.把它跟基督屍身周圍的光線聯在一起。聖母身體沉重地跌入護持者手臂中的昏暈動作本身.令我們想到那被放下到尼哥底母雙臂中的基督屍體。聖母的景像對於這幅畫的主題不啻是一個旁註.欲使觀賞者增強對那即將放下的屍體的感情。這樣.藉著明暗要素.林布蘭把一個複雜的肉與靈的故事.轉變為一個簡潔地表現出來的有力的視覺景象。

奉獻以撒

1635,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

亞伯拉罕和以撒到了上帝指示的山上.老人家便動手築壇.把柴擺好。他的心劇跳.手發抖.盼望上帝這時出現.但上帝沒有出現。他大吼一聲.吼出了生命深處的勇氣.也吼出了他所堅持的“上帝必預備作燔祭的羔羊”的信心。他伸手拿刀.對準以撒便砍。就在亞伯拉罕伸手拿刀.對著以撒想刺的時候.上帝的使者出現了.把亞伯拉罕攔住。亞伯拉罕舉目一看.看見了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又驚又喜.將羊羔取下作燔祭.代替了他的兒子。約翰福音第八章說亞伯拉罕看見了主.相信指的是這一刻.就在他伸手拿刀.要殺兒子時.看見了上帝贖罪的羔羊。

伯沙撒的盛宴

1635,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這幅畫作是伦勃朗在表現盛怒的練習上最浮華絢麗的一幅.描繪出參與宴會者那瞠目結舌地驚嚇.特別是伯沙撒的臉部表情.伴隨著特殊的光芒.他的眼珠幾乎要從眼窩中掉出來。由於對聖經訊息的忠實信誠.伦勃朗費盡全力地呈現陳述事物的短暫、易腐敗、非永恆:貴重的金銀、對逞美食之慾上的歡愉、追求王國朝代統治的長久。為了成功的表現.反常地.他需要變成一個静物畫家.在畫紙上用很不尋常的深黑褐色來打底色.托出酒水的串連性、蹦出般的無花果和葡萄(象徵頹廢)、富麗的綢緞編織衣裳。如此漂亮地表現出各種知覺。

伦勃朗總是會變成一個工匠.就像他的ㄧ個銀器匠朋友 Lutma.能夠精細的打造出荷葉花邊的盤子.伦勃朗對畫的邊緣的態度就像是一個工匠ㄧ般.用稠濃的赭色、鍍錫鉛黃和鉛白.繪出國王的禮袍和皇冠.讓它們表現成能反射光線的材質一般。那纏頭巾閃耀著繽紛的珍珠四的光芒。輕拍上濃稠的黏滯性顏料.形成了炫目的寶石─ 瑪瑙、錢幣、水晶.最特別是在那頭巾流蘇上碩大的寶石。然而.在這大量的濃厚色彩之中.伦勃朗卻也同時十分細心敏銳地著筆於精緻的細節.像是弦月型的耳環在高貴的禮袍上垂吊著.以及那個幽魂。甚至是國王禮袍末端的絨毛在神光的照映下.好像因神力般地靜電似地豎立了起來。

以馬杵斯的晚餐

1648,法國-巴黎羅浮宮

在林布蘭的畫中.光成了精神的象徵.並由於其厚度及其對萬物生命增長的激發之必要元素.故也同時賦予繪畫材料以生命。這種現象在此畫中更為明顯:畫的整體構圖留出了大量的空間.把場面集中安排在畫面的下半部.人物不限大.因為只占了畫幅的一半而已.其餘部分則是位於基督身後的高大的壁龕.氣氛陰沈。然而恰恰是這些寬敞的空間反映出朝聖者如夢如痴的心態.將觀賞者均目光吸引到基督放射出的光環上。

畫中的光線不是來自頂部或側面.而是發自基督自身.他並非居於場面正中央.而是壁龕的中部.其他的人物則環繞其周圍.而整個群體稍偏向左側.露出右邊一小段牆壁和一扇門。一個小伙子端著大盤子走進來。林布蘭似乎有意藉這扇門也邀我們進入畫面。

約瑟與波提法之妻

1655,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

這幅畫採自舊約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在法老的衛隊長波提法家當管家。波提法之妻多次引誘帥哥約瑟不成.一怒之下反誣約瑟想姦污她。畫面上的悍婦指著床頭約瑟掙脫時留下的紅袍子.對波提法緊張地喋喋不休。波提法將手不自然地放在妻子肩上.將信將疑。而被聖靈感召的約瑟安詳地立於另一邊.並不辯解。

作為在美術史上地位崇高的另一位巴洛克泰斗.伦勃朗善於以深色背景襯托亮色前景人物.產生話劇舞臺燈光的視覺效果.其名作莫不如此。波提法之妻和約瑟的臉的角度是經典的“伦勃朗式用光”:被畫物件的臉顯露四分之三.依靠強側光照明使物件臉部的一側呈現三角形陰影.充滿立體感。

搏鬥的天使與雅各

1659,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陳列室

雅各與天使摔跤不是爲了輸贏.雅各以前奪了長子的名分.也奪了長子的祝福.但是他在拉班家如何呢?拉班也用了他對他哥哥的方式對待他。<>雅各只爲想得到祝福.整夜與那人(天使)角力.他是個堅毅不屈的人。神鼓勵我們在人生的各方面.包括靈命上.都堅毅不屈、堅持到底。在靈命的哪方面你更需要不斷地追求呢?堅強的性格能在艱苦的困境中培養出來。

浪子回頭

1668,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

半瞎、面露慈憐的父親.伸出手.堅定溫柔地擁著滄桑、衣衫襤褸的小兒子。而一旁站著的是雙手拘謹交叉胸前、神色懷疑不悅的大兒子。伦勃朗讓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鮮明生動的躍在畫布上...

「浪子回頭」是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當父親為了慶祝兒子回來.而且還把最昂貴也是最好吃的肥牛犢宰了來招待客人.可是.當大家在吃喝快樂的時候.浪子的哥哥從田裡回來了.他聽到父親對弟弟所做的一切之後.簡直是氣瘋了.哪裡肯進去家裡.反而是那個細心的父親趕快跑出來勸告這個心胸狹窄的大兒子。 這個故事耶穌講到這裡就結束了.可是我們會覺得故事好像還沒有講完.因為我們不曉得大兒子有沒有聽從父親的勸告.去跟弟弟和好。其實.聖經上的記載常常會留下一些空間.為的是讓我們可以去回應故事裡的訊息。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明暗法,这名词,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巴洛克艺术】

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