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管理师 || 重点考点二十四

 内功推拿任建坤 2020-04-13
备考 健康管理师

表1 血压的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备注

正常血压

<120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和(或)

80~89


高血压

≥140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和(或)

90~99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和

<90

表2  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血压(mmHg)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疾病史

SBP130~139和(或)DBP85~89

SBP140~159和(或)DBP90~99

SBP160~179和(或)DBP100~109

SBP≥180和(或)DBP≥110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中/高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CKD(慢性肾脏疾病)3期,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临床并发症,或CKD≥4期,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中/高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表3  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者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双亲、同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等、舅姨等患有高血压)

超重和肥胖者【体质指数(BMI≥24kg/m2)】

长期过量饮酒者(每日饮酒量≥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长期高盐膳食者

注: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

表4  高血压分级管理


管理对象

管理要求

风险一级

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

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当单纯非药物治疗6-12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

风险二级

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至少每2个月随访1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当单纯非药物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风险三级

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或并存临床情况,按照危险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至少每个月随访1次,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了解血压控制水平,加强规范降压治疗,强调按时服药,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患者提出靶器官损害的预警与评价,督促患者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表5  高血压控制评估等级

优良

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9个月)

尚可

全年有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6~9个月)

不良

全年有1/2或以下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6个月)

表6  对高血压患者的定时随访

随访原则

个体化

综合性

连续性

参与性

及时性

随访方式

门诊随访

家庭随访

电话随访

集体随访

随访内容

①了解与评估

②非药物治疗

③药物治疗

④检测检查指标

⑤健康教育

⑥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指导

表7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隐性高血压

原因不明的高血压

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

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

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高于135/85mmHg

表8  动态血压

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

作用

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表9 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的随访内容和频度表

项目

一级管理

二级管理

三级管理

测量血压

至少每3个月1次

至少每2个月1次

至少每月1次

了解患者自觉症状

每6个月1次

每3个月1次

每3个月1次

测量体重(BMI)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6~12个月后血压≥150/95mmHg时开始

3~6个月后血压≥150/95mmHg时开始

立即开始,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情况调整强度和力度

测量血脂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测量空腹血糖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检测血常规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至少每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检测尿常规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至少每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心电图检查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至少每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肾功能检查

每2~3年1次

每年1次

至少每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眼底检查

每2~3年1次

每2年1次

至少每2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超声心动图检查

每2~3年1次

每2年1次

至少每2年1次,并视病情决定检测频度


一、血压

通常所说的是指动脉血压。

二、血压单位:mmHg

换算:1mmHg=0.133kPa,7.5mmHg=1kPa

意义:如果测得是血压数为12.0kPa,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比大气压高12.0kPa。

三、正常血压存在个体差异还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还存在昼夜波动和季节性(冬天血压比夏天高)波动。

四、血压测量方法

1.被测者在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咖啡或茶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用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除外);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被测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2.被测者采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常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测量。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

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2/3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为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的袖带。

4.将袖带紧贴敷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用水银血压计时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波动明显处。

5.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缓慢放气。心率较高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6.至少测量两次,应间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应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后2次读数相近的结果平均数值。

7.左右差异,一般人左右两臂的血压相差不大,但也有人相差超过20mmHg。如果左右两侧血压相差超过10mmHg,应分别记录两侧的血压。

五、自测血压

1.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对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点。

2.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3.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4.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1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5.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6.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3/85mmHg。

7.动态血压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六、降压达标的方式

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以下(140/90mmHg),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七、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若血压仍≥140/90mmHg时,需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八、降压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降压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小剂量开始: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生应用,药物安全性和缓和耐受性的重要性不亚于或更胜过药物的疗效。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每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要2~3次用药,以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

4.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END



图文:网络

排版:明德思齐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