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给糖尿病人忠告:7个原则,稳定你的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心心囍 2020-04-13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在我国最早出现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和《灵枢经》中就对此病做过记载。古时人称此病为“消渴症”,形容糖尿病人口渴多饮,可谓是很形象了。唐朝初年,医学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的病人小便是甜的。

  公元六百多年以后,英国的威廉医生也提到了患有此病的人的小便味甜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是帝王,贵族才得的病,多发生于肥胖,食物丰富且富有的人身上,像我国汉武帝,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都患有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又有着“富贵病”之称。

  在现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已经是餐桌上常见食物,糖尿病也早已不是富贵人才能得的病了,糖尿病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发病年龄也愈来愈年轻。

  随着糖尿病治疗全面,综合性的进步,糖尿病人的寿命也显著延长,由糖尿病引发的慢性并发症,现在成为了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慢性并发症出现在糖尿病诊断几年后,也有的会在诊断时就已经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有十多种,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衰竭,心梗,四肢麻木,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

  所以面对糖尿病,只有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才可以将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生存质量。那么如何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呢?

  坚持以下7个原则,可以帮助你稳定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原则一:做好血糖监测

  血糖的稳定是衡量糖尿病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每天要进行血糖监测以外,还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可以二到三个月去医院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重要指标,可一定不能偷懒,省去这一步。

  原则二:定期监测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血压的监测工作,血压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超出了这个标准,就要积极地采用药物降压治疗。

  原则三:定期监测血脂情况

  血脂过高,就会造成血液黏稠如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慢慢致使血管堵塞,血液变缓,甚至导致血流中断。如果血管堵塞发生在心脏,就会引发冠心病,严重的会导致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脑部,就会导致脑中风,要是发生在眼底,就会使得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失明。如果血管堵塞在肾脏,则会造成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要是发生在下肢,就会带来糖尿病足等情况。

  所以高血脂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为了防范它,就需要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水平,血脂达标者最好是每三个月做一次血脂检查,而不达标者应该每月都去做下检查,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疗效评估,调整药量,控制血脂水平。

  原则四:定期检查眼底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眼底病变属于一种很常见的类型,但是大多数糖友发病并不典型,所以糖尿病友们切不可凭自己的臆断或是感受来判断是否病变,一定要经过医生的专业检查才能确定。

  我们建议所有的二型糖尿病人如果确诊都需要检查一次眼底,如果眼底情况 良好,那么就要每年检查一次,如果眼底发现病变,则需要半年或是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原则五:检查、爱护自己的足部

  糖尿病人一定要重视足部的保护工作。每天睡前要洗脚,保持足部清洁干净,检查足部皮肤有没有破损溃烂,有脚病要及时治疗,不可用剪刀来挖鸡眼或是胼胝。平时穿着舒适宽松的鞋袜,在秋冬天气寒冷干燥季节注意足部保暖,可以为双脚涂抹润肤膏,对于一些足疗要谨慎对待。

  原则六:定期检查肾脏健康情况

  糖尿病人应该每年检查一次尿蛋白,这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尿蛋白不达标者应该半年复查一次。

  原则七:遵医嘱服药,定期去复查

  糖尿病人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用药治疗,且不可自行停药,减药。除了按时服药以外,还要注意饮食调控,适量运动和血糖监测,定期去医院复查,便于有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样才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的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最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坚持以上七原则,还要注意营养的参与,平时多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避免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