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卫生日主题为:应对糖尿病,以此来唤起大家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 很多人一听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都很害怕,也很悲观,因为意味着下半辈子要与药瓶子、胰岛素为伴。这是不对的,得了糖尿病不是暴走余生。 想要血糖控制的好,除了饮食、运动、药物控制妥当,还需要定期做以下检查,以随时了解病情,合理安排治疗,改善预后。 一、是与代谢有关的各种生化检查 1、血压 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会促进和加重微血管病变,如眼底血管病变和肾脏内微小血管病变。这类患者最好是坚持每天测量血压,可测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 理想的血压值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 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不稳定、波动大(上午高、夜间低,变化曲线似勺子),则需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则建议每周测一次血压,每月至少测一次。 2、血糖 血糖控制的比较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周选择一天,测定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 若用胰岛素治疗或者病情不稳定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则每周测两天,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共8次。 3、体重 有8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重或者肥胖,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因此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应该天天测量体重。超重是指18岁以上的成年人BMI在24—27.9之间,>28为肥胖。 一般餐前、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建议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比如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测定比较准确。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不知不觉中体重减轻可能意味血糖在升高。 4、尿常规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要求至少每月测一次。 如果尿蛋白及尿常规检查有问题,则须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肾脏B超,以排除糖尿病肾病。 另外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很有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应该随时去医院做一个尿常规检查。 5、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的高低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一次血糖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表明血糖控制的还可以; ● 一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表明此次测量前较注意控制血糖,但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不好; ● 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升高,表明血糖控制不佳。 ● 建议患者每隔2-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6、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指标。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该项目必查,此后要求每年复查一次,如果有异常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一般认为,3-6个月内有两次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肾病病变通常分五期,当出现微量尿白蛋白时,表示病变处于第三期,此期及时治疗可使病情逆转;一旦过了此阶段,病情将不可逆转。 7、血脂 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项目。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脂。 建议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每2-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当血脂降至正常后,可半年检查一次。 二、是与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1、眼底检查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以及组织渗透压升高,由于眼睛组织液丰富,高渗透压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伤害,导致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一种致盲疾病,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摆脱失眠的危险。但由于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初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做眼底检查。 一般检查眼底的时机是:10-30岁的确诊后5年之内要查眼底,以后每年查眼底一次;大于30岁者确诊时应该每年查一次;妊娠前,早孕3个月以内,以后每3个月查一次。 2、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由于患者感觉神经受损,没有疼痛等警示症状出现,因此十分危险。故初诊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做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者,半年复查一次。 3、足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导致外周循环供血不足,容易发生局部缺血溃烂或伤口不易愈合。足部检查主要检查足部有无麻木、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皮肤是否有溃破或老茧等。 建议患者每天洗完脚后要养成检查足部的习惯,但凡出现足部肿胀、畸形、水疱、溃疡、老茧等症状,最好前往医院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