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教师E家(ID:jiaoshiEjia) 作者 | 逗号
卡耐基有句经典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关键是态度问题。 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秉承着正确的态度,那么这些态度将赋予孩子一种极为可贵的成长环境。 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格局。 01 多表扬鼓励孩子 现在的很多家长普遍都存在“邻居家的孩子多优秀,自家的孩子各种差”的思想,以至于孩子们都是在父母的责备声中长大。 父母总是不认可孩子,会逐渐导致孩子往差的方向发展。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父母态度的改变,是孩子成功的起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经常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用正面的态度来看到解决的方式,多鼓励表扬孩子的进步。 中国父母普遍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别人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说:“哪里,哪里有你说的这么优秀。” 家长不习惯孩子被称赞,可是孩子还小,他不知道父母这样回答只是一种谦虚的回应,孩子会认为,原来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如此的差。 从现在开始,多鼓励表扬自己的孩子,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改变,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父母心目中最棒的宝贝。 02 学会理解孩子 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很努力的父母,却没有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不买账,甚至还会对父母心生怨恨。 这种无效的教育,源自于父母错误的态度。 很多父母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是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甚至不少家长都觉得是孩子的问题。 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本源来自自身。 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家长一定要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尝试着理解孩子,这是第一步。” 每个父母都一定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频繁纠正孩子们,也不要花那么多时间监督孩子的行为。 而是当孩子有需要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给予孩子关注,但不会让孩子透不过气来。 父母要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才会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03- 接纳孩子的一切 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都有不完美。有了缺点和不足,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才有成长。 如果孩子只有优点,那还需要父母做什么呢? 父母不接纳孩子的一切,会让孩子陷入在永远都没有办法让家长满意的消极情绪中。 在今后的成长中,孩子会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作为家长,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个性以及想法,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 在接纳孩子的一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由、充满爱的家庭气氛。 父母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喜好和性格,帮助并且陪同孩子一起成长,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 -04- 教育要循序渐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门槛效应”,也被称为“层递效应”。 它的基本内容是,向别人提要求时,要想获得别人的响应,就要由低要求开始,然后才能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样的,“门槛效应”也是教育的重要法宝,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门槛效应”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孩子做什么都是需要教的,不是天生就会的。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于是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总是设想得太周到。 而这种周到,往往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一旦孩子不能很好接受父母的需求,就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或者是强硬的态度。 其实教育好孩子,是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很多孩子一开始学不会,一次一次慢慢让孩子习惯就好了。 05 态度前后一致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长们都听说过吧!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言行一致,要说到做到;二是家教一致,一家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相互矛盾。 可是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这两点。 你们告诉孩子要早睡早起对身体好,可是你周末的时候,半夜三更还在玩手机,日上三竿还呼呼大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孩子又是父母的镜子。 当你看到孩子的表现时,其实就是你平时的缩影。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 如果父母前后的态度都不一致,就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的原则和态度,总是变来变去的,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总之,父母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那么孩子在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生活高度和深度。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映射(深度好文)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这5句话,拯救所有不听话的孩子 ●得语文者得天下!学好语文10大习惯和5种方法(转给家长和学生) ● ●接连点赞老师挂吊瓶上课:那些用生命教书的老师,让我如何赞美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