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就是用活人来为死去的君王、奴隶主等陪葬,是一种残忍的陪葬制度,大概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到了奴隶社会开始盛行,春秋战国时衰弱,汉代以后基本消失,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依然有殉葬制度。到了元朝,又全面恢复了殉葬制度。 朱元璋上台后,继承了前朝的不少制度,殉葬制度也被保留了下来。朱元璋在死前,给孙子朱允炆留了遗诏,让他给办理丧事,包括殉葬。据明末的毛奇龄在《彤史拾遗记》中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殉葬有哪些方式? 史料记载殉葬主要有三种方式: 其一,吊死。这是最普遍的方式,赐一条白绫,自挂梁上,如果不愿意或下不去手,自有太监代劳。 其二,毒死。这也是比较普遍的方式,把毒药放入酒菜中,吃了上路。 其三,活埋。这算是最残忍的一种方式。直接关到地宫中,要么饿死渴死,要么缺氧憋死,还可能被吓死。 朝鲜史书中有一段关于明朝后宫殉葬情景的记载: 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堆颈而死。 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皇帝去世,三十多宫人殉葬,在殉葬当天,每人都在庭上吃饭,吃完了就准备集体到堂上升天,哭声响彻殿宇楼阁。“升天”的用的手段就是上吊,站在小木床上,把脖子放进吊绳中,下面的人把小木床移开。 朱元璋为何要用人殉? 第一点,是朱元璋思想比较落后,从吃不饱饭到当上皇帝,一路经历了很多,希望死后到另一个世界,还能像生前当皇帝时一样,有这许多人服侍,继续享乐。 第二点,为防止后宫干政,稳固大明江山。汉朝有外戚威胁帝权,唐朝有武则天从后宫走上了龙椅。朱元璋生性多疑,毕竟太子死了,后立的皇太孙朱允炆又太年轻,担心死后大明江山会被后宫扰乱甚至篡位,索性让后宫给自己陪葬,让孙子皇位坐得安稳些。 第三点,受元朝殉葬制度影响。成吉思汗死后,有几十位美女为其殉葬,元朝建立后也一直有殉葬制度。朱元璋继承了元朝不少制度,也把殉葬制度继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