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繁花似锦。期盼已久的返校复学终于提上议事日程,学生们即将踏入久违的校园。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成为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返校复学之初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全面落实学情,检验线上教学效果 因新冠疫情严重形势,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意见指导开展线上教学,这是延期开学期间维持教育教学工作运转的应急之策,减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但也存在极大的问题,比如线上教学缺乏师生感情的随机交流,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不到位;缺乏实时的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和不同问题的灵活性、生成性不够;缺乏常规课堂的接触感和现场感,师生激情和课堂气氛难以充分调动;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部分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因此,落实学情,检验线上教育效果显得尤为必要。作为教师要认真全面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精心谋划效果检测工作可以通过学业检测、问卷调查、个别沟通、作业分析等途径开展。学业检测是主要方式,根据学业检测情况,及时开展学情分析,找准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实际落点和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既要针对学生整体又要针对学生个体,既要找出问题所在又要挖出问题根源,既要关注学习成绩又要关注行为习惯,既要做到教师清楚又要做到学生、家长清楚,既要针对既得性又要针对前瞻性,以确保全面分析、准确查漏,为补偿教学打好基础。 2.有效开展补偿教学,弥补线上教学短板 根据教育部“要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指示精神结合学情分析发现的问题,制定区别性的补偿办法。线上教学因时空限制,教师讲解多,学生“听”较多,实践练习较线下学习相对少,因此,在教学衔接中要注重学生实践练习的效果串讲复习,要加大学生训练练习力度。学生整体性问题需要专门备课,利用上课时间,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和能力,达成学习目标。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开展个别辅导。要把握讲练评等教学手段的功能区别。以促进能力和素养提升为根本目的,以薄弱知识点的教学强化为基本要求,以针对性的限时练习为补充措施,以及时批改和点评为跟进手段,多措并举,精准推进,提高时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问题矫正中的主要担当,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利用“兵教兵”的方法,加强帮扶力量,缩短矫正周期。矫正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开展再次检测的必要性。 3.坚持高效补偿,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唯恐讲不会”“唯讲是从”现象,提倡讲练结合,在克服“练的盲目性”的基础上,注重练的针对性、系统性、拓展性、立体性、情景性、变式性、限时性。坚决反对“课上满堂灌”,“课下疯狂练”,强压课下作业,疯狂挤占学生课余时间,加重学生负担。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反馈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要善于借力线上教学优势经验,借助微课、答疑、连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疑点、难点和薄弱点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