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地探访】铜川行纪之金山揽胜(下)

 时间摆渡人 2020-04-13

(2016.5.2旧文)

天刚蒙蒙亮,我就翻身起床。来到窗前,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然后洗漱收拾完毕,准备进行第二天的探访行程。

早晨的气温还很低,穿着短袖短裤向来自诩为耐寒动物的我也感觉到了阵阵寒意。在一个铺子里吃过早餐,才觉得暖和了些。今天,我要前往探访印台区的铜川塔和姜女祠。

已经是九点左右,我乘7路车一路向北,行至印台区政府门前。马路对面是铜川市北关的同官商业步行街,根据地图显示,铜川塔就在这附近。步行街内以出售农副产品的商家居多,实际上就是一个菜市场。道路不是很整洁,路旁还不时出现几座老房子。近在咫尺的连山显得巍峨而厚重,给人以一种莫名的喜悦心情。如果不是贯耳的陕北与关中地区特色杂糅的奇特口音,我还真以为是漫步在泸定县的街头呢。

就这样一边打量着老街,一边走着,竟忘了要寻找铜川塔。待我再打开地图,发现已走过古塔好远了。于是默默在心里自嘲一番,折返回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我看到了一座漂亮的佛塔。在连山的映衬下,它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召唤着我的到来。我沿斜坡直上,末了来到一个铁门前,上有三字“重兴寺”,右有一牌“铜川市印台区文化馆”。大门上着锁,小门却虚掩着。我推门进入,来到了这座塔前。

塔西南北两侧各有一块文保碑,南一块较早,书“铜川塔”,显示为省保。北一块立于2013年,称“重兴寺塔”,显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六角七层,檐下施仿木结构斗拱,座落于三级台阶之上。此塔建于北宋年间,明代关中大地震使得塔身略有倾斜,却毅然不倒。关于佛塔,我真正见识过的也只有西安的几座,这座塔,又为我的知识领域补充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同官商业步行街出来,北行三站路,即到达姜女祠。

相传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南返途中在今铜川的金山坐化。当地人感其贞烈,建祠以纪念之。姜女祠位于金山之麓,原建于北宋年间,惜于民国时期毁于兵火。印台区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

我拾级而上,入大门即见孟姜女大理石雕像一尊。其面色惆怅,目光焦切,似在盼望远人归来。始皇的万里长城,浸透了汩汩鲜血,埋藏着累累白骨,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待孟姜女北行至山海关找寻夫婿,得到的却是夫婿早已亡故的噩耗,绝望之下,哭天抢地,万里长城为之崩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作为一个民间传说,其有着夸张的成分,也有着现实的基础。一个个生动的民间传说,是社会生活的侧面反映,是历史大背景下的吉光片羽。配以文物古迹,便是文化散落的脚印。在中华大地的某个角落,有着这么一些脚印,不失为六千年以来华夏民族的莫大欣慰。

从画廊继续向上,来到了祭堂。额有一匾,匾书“金钗显烈”,为清人手迹。祭堂依山而建,内后壁有一石窟,相传为孟姜女坐化之处。由祭堂东望,群山环绕,城市珠嵌其中,蔚为壮观。我驻足良久,极目远眺,但觉心旷神怡。游览完毕,徐行下山,瞥见文保碑。突然又想到,世之传说,大都难知其源,妄为附会者亦比比皆是。铜川的姜女祠,自北宋而建,早于山海关近五百余年,座落于此,可谓实至名归。

姜女祠以北有一条小道可直通金山山顶。我是个登高爱好者,便毫不犹豫直上而去,须臾便至山顶。城市与群山的关系在这里看的更加清楚。与自然界相比,人类的文明算得了什么?曾几何时,那平整的水泥地还是一片苍翠呢。

沿栈道反至山麓,时间已到中午。得回了,毕竟路不算短。我原路坐车返回,在王益区吃了饭,走路前往铜川汽车站。一路上经过区政府大楼和铜川南站,均为近现代文物。

反至长安,下午四点有余。

(全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