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属于中医的“哮”、“喘”、“痰饮”病范畴,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内伏之痰在肺,因外感风寒、饮食、情志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其中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发作时,痰随气升,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肺的升降失常,而致呼吸困难,喉中发出吼鸣声。若反复发作,久延不已,寒痰伤阳,痰热伤阴,可导致肺、脾、肾三脏皆虚,出现本虚标实的证侯。 【诊断要点】: 一、 既往有哮喘反复发作史;发病大多在夜间。 二、 发作时突然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喉间哮鸣,痰难咯出,不能平卧。发作将止时,咳吐白色泡沫痰液。 三、 发作时胸部听诊,二肺满布哮鸣音。血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细胞百分率升高。胸部放射线检查肺部无病灶(病久或年老者可有肺气肿改变)。 四、 咳喘厉害、痰多黄稠、发热者,注意倂发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五、 久病而致经常气短,喘息,活动后更明显,应考虑倂发肺气肿,如倂见紫绀、心悸、面肢浮肿的,应考虑肺原性心脏病。 六、 如晚间突发气喘不能平卧时,应注意与心原性喘息鑑别。后者常伴心慌、心悸、紫绀、咳漱、或吐血性泡沫痰,检查可有心脏扩大、瓣膜区杂音、肺部湿啰音等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 一、 辨证施治: 根据本病发作和间歇的特点,治疗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治标宜分辨寒、热、祛邪化痰;治本宜培补肺、脾、肾,助其正气。如反复久发,正虚邪实错杂者,应标本同治。 (一) 寒证:胸膈气闷如塞,喉中痰鸣,咳不多,痰稀白,量少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怕冷,舌苔白滑,脉细弦。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气。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加减。麻黄5——9g 桂枝5g 姜半夏9g 生甘草3g 射干3g 细辛八分 五味子5g 杏仁9g。 加减: 痰多壅塞,舌苔白厚腻,去五味子、甘草,加制厚朴5g 炒白芥子5g 射干9g 炒苏子9g。 咳漱厉害,去桂枝;加紫苑9g 款冬花9g 白前9g。 (二) 热证:胸膈烦闷,气粗痰吼,咳呛痰吐黄浓,或白色稠粘如线粉,面红,自汗,口渴喜热饮,或有发热,舌苔黄腻边尖红,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举例】:定喘汤加减。水灸麻黄5——6g 苦杏仁12g 生甘草3g 炒黄芩9g 桑白皮15g 竹沥半夏9g 加减: 痰多壅塞,加射干9g 葶苈子9g。 咳漱厉害,痰吐稠黄,加鱼腥草一两 海蛤粉12g包。 发热较甚,加生石膏一两。 (三) 虚证:反复发作日久,年老体弱,平时常有轻度持续性喘息,心慌气短,活动后更甚,咳而痰多,畏风易汗,食少形瘦,倦怠无力,舌质淡,脉虚。 【治法】:补肺益肾,健脾化痰。 【方药举例】: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9g 熟地9g 五味子3g 胡桃肉9g 坎炁(脐带)二条 灸款冬9g 灸紫苑9g。 阳虚明显,面色苍白,汗多肢冷,舌质淡白,脉沉细,加制附子9g 补骨脂9g。 阴虚明显,颧红,烦热,咳呛,痰粘量少,舌质干红,脉细数,酌去黄芪、款冬、紫苑;加南沙参12g 炒麦冬12g 炒玉竹12g。 发时张口抬肩,喉中痰声如鼾,喘急气逆的,加紫石英15g 沉香六分。 如喘促剧烈,面唇发绀,汗多欲脱,同时用人参粉3g 紫河车3g 戈制半夏粉3g;和匀,一日三次吞;面青肢冷者,改服黑锡丹,每服3g,一日二次。 如发时标实本虚错杂,应标本同治,根据寒热见证的不同,酌情配伍。 二、【成药】: 保金丸 每次5g——6g,一日二次。用于哮喘热证。 平喘丸 每次十——十五粒,每日二次,用于哮喘寒证。 紫金丹 每服五——九粒(如米粒大),日一次,临睡前用冷茶送下。用于哮喘寒实证。 金匮肾气丸 每服6g,一日二次,为平时治本用。 15、【肺结核】:中医称为“肺痨”,是由正气不足,“痨虫”(结核杆菌)侵入肺脏所引起。其病理演变开始为肺阴亏耗,继而发展至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病及脾肾。 【诊查要点】: 一、 主要证状为:咳漱、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疲劳。 二、肺部望诊可见胸廓上部变形或凹陷,听诊可有肺部呼吸音减低,或可听到湿性啰音。 三、条件许可者,进行胸部放射线透视或摄片,痰液化验找结核杆菌,在儿童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以协助明确诊断。在肺结核活动期,红血球沉降率可以增高。 四、如病久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气喘、心慌,注意倂发肺气肿及肺原性心脏病。 五、若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气急,甚至发生休克,提示可能倂发自发性气胸。 【治疗方法】: 一、 辨证施治: 本病病变脏器主要在肺,病理重点主要在于阴虚,治疗应以扶正抗痨、补肺养阴为原则。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辨肺和脾、肾三脏的见症,掌握阴虚、气虚的主次进行处理。 (一) 肺阴不足:干咳痰少,质粘色白,或偶夹血丝,或午后潮热,胸闷隐痛,疲倦乏力,食少,口干,苔薄舌边尖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举例】:月华丸加减。沙参9g 麦冬9g 天冬9g 玉竹9g 百部12g 百合9g 白芨9g。 (二) 阴虚火旺,咳呛气急,痰少起沫,或吐黄痰,声音嘶哑,有时咳吐鲜血,潮热骨蒸,手足心热,盗汗,胸痛,心烦失眠,消瘦明显,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滋阴清火。 【方药举例】:百合固金汤加减。沙参9g 麦冬9g 百合9g 白芨9g 百部12g 生地12g 玄参9g 黄芩9g 白毛夏枯草15g。 (三) 气阴两虚:咳漱,气短,痰吐稀白或夹少量血液,骨蒸潮热,畏风,自汗,盗汗,腹胀食少,便溏,面色晄白或有浮肿,舌质光剥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举例】:补肺汤加减。党参9g 白术9g 黄芪9g 山药9g 五味子3g 冬虫夏草9g 麦冬9g 玉竹9g 灸百部9g。 加减: 咳漱较甚,加甜杏仁9g 川贝母粉3g分吞;咳而吐痰稠黄量多,则酌加知母9g 鱼腥草一两 海蛤粉15g包煎。 咳血时作,加仙鹤草9g 藕节9g ;有火象的则酌加山栀9g 丹皮9g 茜根炭9g;出血量多的另服三七粉,每次五分,一日二次。 潮热,酌加青蒿12g 地骨皮9g 功劳叶9g;热甚的则酌用银柴胡5g 胡黄连5g 鳖甲15g。 盗汗,酌加浮小麦15g 瘪桃干6g 煅龙骨15g 煅牡蛎24g。 二、【成药】: 白芨散——每服3g,一日三次,糯米粥汤送下。适用于浸润型肺结核或有空洞形成者。 断龟片——每服四片,一日三次,治疗肺结核,骨结核。 河车片——每服四片,一日三次,用于肺肾两虚,形瘦气短,腰痠腿软,阳萎滑精等症。 三、单方草药: (1)、羊胆,烘干研粉,装胶囊,每服一粒,一日三次,用于肺结核浸润型。 (2)、功劳叶、葎草各一两,水煎,一日一剂。治结核性潮热。 (3)白毛夏枯草一——二两煎服。 (4)穿心莲(一见喜)15g,功劳叶15g,牛蒡子一两,水煎,一日一次,连用二——三日,治肺结核发热。 (5)金荞麦根一——二两,马鞕草一两,煎服。可治肺结核发热。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9.实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