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整体观念——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人类之所...

 一路行ni43ydpa 2020-04-13
中医整体观念——人与自然协调统一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中生殖繁衍,这说明自然界有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自然界的变化在人体生理承受范围之内,则人不会生病;但如果超出人体的承受范围,就会产生疾病。故而有“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的说法。

既然人与自然协调统一,那么四时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必然的;如春属木,气温;夏属火,气热;长夏属土,气湿;秋属金,气燥;冬属水,气寒。因此,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就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适应性变化;人体也毫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如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紧密,少汗多尿等。同样的情况,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这种脉象的浮沉变化,也是机体受到四时更替的影响后,在气血方面所引起的适应性调节反应。又如人体气血的运行与气候变化的风雨阴晴有关。

自然的昼夜晨昏同样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其相适应。虽然一昼夜的寒温变化在幅度上并没有四时季节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体在昼夜阴阳的自然变化过程中,生理活动的适应性变化。

除了以上的影响,地域地方同样对人体机能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都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例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也就逐渐顺应了。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适应自然,更能主动改造自然,和自然斗争,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

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有时也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聚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在四时的气候变化中,每一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因此 ,除了一般的疾病之外,常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此外,一些慢性病患者,往往在气候聚变或季节交换的时候发作或加重,例如痹症、哮喘等。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疾病,大多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这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半夜,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变化,因而病情也会有着轻重缓急的变化。

另外,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人与自然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辩证论治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改变的。所以在治疗时就应该因时制宜。

我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方地势高,温度和湿度均较低,东南方地势低,温度和湿度都偏高。由于地有高下,气有温凉之别,因此,治疗上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域不同,治法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