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理论体系之 整体观念(二)

 灵兰小草 2023-02-18 发布于山西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2.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Ø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的观点,即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如下:

Ø (1)生理上的适应调节;

Ø (2)病理上的内外影响;

Ø (3)诊疗上的内外考虑。

(1)生理上的适应调节

Ø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气候变化: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

生物变化: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

人体生理: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

汗尿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夏多汗,冬多尿。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Ø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生气通天论》

Ø 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地域环境主要指地势的高低、气候、水土、物产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

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功能,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

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稀疏;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Ø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了个人的身心功能与体质的差异。这是因为社会的变迁,会给人们的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带来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功能的改变。

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功能,危害身心健康。

Ø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适应自然界,更能主动的改造自然界,并和自然界作斗争,从而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素问·移精变气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备急千金要方》“凡人居处之室,必须固密,勿令有细缝,有风雨得入”

(2)病理上的内外影响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

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

地方区域对疾病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Ø 季节气候变化对发病的影响

在四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中,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流行病。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泻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Ø 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

一天之内,由于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天人相应,昼夜对病情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Ø 地域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地域环境的不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与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关系。

《素问·异法方宜论》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剩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附,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

Ø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常有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也随之而变。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如《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不利的社会环境,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亲人亡故,同事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可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

(3)诊治上的内外考虑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

Ø 故在养生,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

“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Ø 在防病中,气候变化剧烈或急骤时,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病邪侵犯人体。

Ø 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地域环境来考虑治疗用药,即所谓“因时、因地制宜”。

Ø 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

所谓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一个原则。

一般是春夏慎用温热,秋冬慎用寒凉。即“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

Ø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一个原则。

我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地势高而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凉干燥而东南偏于温热湿润。

由于地有高下之异,气有温凉之别,故治疗时应因地制宜,西北少用寒凉之药而东南慎用辛热之品。

综上所述,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正是对整体观念在日常养生中的具体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