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的构建日臻完善

 lleeds 2020-04-13



三宝处处绿意浓(资料图)

  景德镇在线讯(叶文兴 刘燕)城市的好山好水、文化底蕴是吸引游客的源动力。这些年景德镇面貌日新月异,生态建设扶摇直上,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如何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值得留?更多需要考量一座城市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破解这一制约旅游大发展的瓶颈,景德镇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旅游配套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日臻完善,为瓷都旅游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羽翼。

  2019年10月,阔别多年的颜峰回到家乡,出身陶瓷世家的他旅居德国多年,在谈起故乡景德镇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景德镇,前些年也回来了几次,城市曾有变化,但明显与世界瓷都称号不匹配,在挖掘景德镇陶瓷元素上做得不够,尤其在陶瓷配套上‘欠账’太多。这次回到家乡,眼前一亮,城市变美了,变得有特色了,陶溪川、三宝蓬、陶瓷博物馆、昌江百里风光带……不仅让我这个“镇巴佬”流连忘返,而且城市配套功能越来越齐备了。吃住行、游购娱等一应俱全,着实觉得该体验的、该看的多了,不知不觉中就多待了几天,舍不得离开。”

  但凡在外的景德镇人都有颜峰同样的感受。近几年我市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聚焦“两地一中心”,吹响了景德镇再发力的冲锋号。这些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文化+”“生态+”“旅游+”为抓手,放大陶瓷文化品牌优势,发展陶瓷文化游、自然风光游、乡村休闲游等景德镇最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服务设施,形成“省内融合、区域合作、国际对接”的文旅大格局。

  基础设施先行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这些年,我市以“双创双修”为契机,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仅2019年,就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启动实施了300多个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重要项目,一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了建设大道等10条城市道路,新建了昌兴大桥、建设大桥两座跨江大桥,优化改造了43条主次干道和40个主要路口,有效缓解了城市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问题。全面启动99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47条背街小巷改造,中心城区新建9所中小学校、18个派出所、8个农贸市场,建设1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双创双修”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大到全市整体框架,小到公厕改革,我市都不余遗力做好旅游配套设施。在推动智慧厕所建设上,将市辖区内的旅游厕所定位添加到百度地图中,方便市民游客查找厕所位置、快捷用厕。旅游厕所卫生情况也纳入到日常管理中,保持我市各个旅游厕所干净无味。其中,古窑景区更是一年投入10万余元用于景区旅游厕所日常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旅游厕所91座。

  与此同时,我市合理规划全市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硬件建设水平和软件服务能力。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落地建成,让我市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上有了更强的发展信心和底气。

  “民宿+”风起云涌 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

  吃住行,最朴素的需求,也是游客留得住至为关键的需求。民宿的风起云涌、井喷式发展就是我市旅游配套服务的一个缩影。

  “这里依山傍水,远离城市喧嚣,以前在这转悠一两个小时就完事了,现在能待上好几天,吃住行都很方便,到处都能感受到瓷的文化”。外地游客吴靓是一个上班族,平时工作很忙,这次她请了年假带家人来三宝国际瓷谷度假。目前,三宝国际瓷谷已经成为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慕名前来,而陶艺又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置身其中,犹如徜徉在浩瀚的陶瓷文化之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浓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三宝国际瓷谷已经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宝村有民宿39家,入驻了近200家文化创意企业和陶瓷艺术家工作室,吸引了研学、民宿、餐厅、茶室、书吧、咖啡厅等多种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做强了山、水、瓷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此外,我市依托景瑶、景蛟旅游带和乐平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发展乡村民宿游,深受广大游客热捧。目前,我市拥有11家各类星级饭店,并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发展精品民宿和度假村。

  研学游成亮点 丰富旅游服务新内涵

  “哇,原来泥巴还能这样玩!”近日,在皇窑陶艺体验基地,拉坯等传统制瓷工艺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来自海外的130多名学生,纷纷挽起衣袖动手体验。

  “百闻不如一见。景德镇,一个神奇的地方。从泥土到陶瓷,这里的制瓷技艺真是太神奇了,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来自阿根廷的华裔青少年陈子玲激动地说。

  景德镇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多元发展的陶瓷产业格局、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到景德镇研学游学,到景德镇研学的境外人数从2016年的300多人增长到2019年的8000多人,其中许多人通过研学,选择留在景德镇长期创作、生活。

  打造古窑、皇窑、中国陶瓷博物馆和江西直升机科技馆等十大研学游基地,陶瓷文化研学游和航空研学游游客如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发4项精品陶瓷文化研学课程,实施“博物馆之夜”,开发网络课堂和海外课堂,仅去年就接待研学团队近千批次约30万人。

  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陶瓷研学基地达200多个。高校院所等对外交流机构也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形式的国际研学。比如,景德镇陶瓷大学通过与人民网合作,策划举办了境外“景漂”艺术家作品展,同时,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建立“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海外“鲁班工坊”,积极拓展国际研学渠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20年,瓷都谱写旅游发展新的篇章。2月27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意见》,为我市注入了新的动力;3月25日,省委书记刘奇来景调研时强调,景德镇要抓住政策机遇的窗口,不断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瓷都168万儿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厚积薄发,不断加快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