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泡春白茶,总是第一泡和第二、三泡口味差距很大,这是为什么?

 小陈茶事 2020-04-1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到朋友那,欣赏了一朵花开。

那是一朵,绽开在杯中的玫瑰。

芬芳四溢、花形饱满、色泽浓郁、娇艳欲滴……

用一个略阔口的透净手工玻璃杯,投入花茶后,往下注沸水。

一注水,娇花便缓缓盛放。

一朵花,便能够开满杯盏内的空间。

宛如一幅画卷,徐徐的在水中拉开。

静置一会儿后,玫瑰花茶内的花青素在热水中释放,杯中泛着淡淡的粉色。

轻抿一口,玫瑰独有的甜与香,便在嘴巴里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泡这样的花茶,一开始注水冲泡。

与静置过后观察到的状态,完全不相同。

随着玫瑰风味的释放,香气与滋味的呈现,亦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这让人想起,之前某茶友的评论。

评论原文的大概意思是,为什么他冲泡出来的春白茶,总是第一泡和第二、三泡的口味差距很大?

其实,按茶味的正常释放过程而言,这完全是正常的!

《2》

春白茶之间,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滋味变化。

不同冲泡次数下,呈现出来的汤色深浅不同,盖香不同,滋味不同,落水香也不大一样。

择一段闲暇的时候,静心静气的完整泡一款白牡丹。

以2019一级白牡丹为例。

洗净了相应的茶具后,将壶内的纯净水烧沸。

再接着,按以往介绍的常规流程,进行冲泡。

先烫壶温杯,再称重投茶。

100-110ml的标准白瓷盖碗,投入干茶5克。

投茶完毕后,合上杯盖,轻摇干茶香。

再次打开盖时,可以更加清晰的闻到干茶气息。

它拥有干燥悠扬的花香味。

环壁注入沸水,待注水线到将近碗沿的位置时,迅速合盖出汤。

将第一冲的茶汤,倒入透净的公道杯后,可以细细观察。

第一冲的白牡丹茶汤,颜色是淡的。

像是月到中秋的一轮清辉色,满目银辉。

举着公道杯,放在一束光下。

透过光,肉眼清晰可见汤水内游走着不少的白毫。

这一杯晶莹莹白的茶汤,小口的尝入,滋味异常的鲜爽。

汤色看起来虽淡,但滋味却是分外的清甜与鲜美。

使用盖碗泡茶,常有人疑惑。

究竟要不要洗茶?这第一冲泡出来的茶汤,能不能喝?

其实,对此大可不必多心。

品质信得过的高山白茶,压根没有洗茶的必要。

第一道清润莹白的茶汤内,养分释放最为充足(白毫含量高,茶氨酸含量高)。

倒掉不喝太过于浪费。

《3》

在一人喝茶的前提下。

将公道杯内的茶汤,逐次的斟入压手杯内。

慢慢的将一道茶,品完。

再接着,注入沸水,冲泡第二道茶汤。

一个人喝茶时,每一冲泡茶的时间间隔,略微有些久。

上一道茶汤喝完后,再接着冲泡下一道的茶汤时。

若一旁的烧水壶,保温的功能性不高。

那么,建议重新将水烧沸后,再进行冲泡。

白牡丹的第二回合冲泡,方法要求和之前大致相同。

环壁注入沸水,快速出汤。

将茶汤倒出后,可以详尽的欣赏。

第二冲的茶汤内,仍然是释放了大量白毫。

但伴随着白毫的释放,还有不少茶叶里的色素和其它物质。

于是,对比上一道的茶汤,汤水的状态要略亮一些。

与此同时,汤色也要略微的明亮一点,更多了一点黄和绿的颜色。

不过,对比色卡的颜色,这第一、二冲的茶汤,仍旧是归入为莹白色系。

细啜品尝茶汤,味道依旧是清新淡雅的,拥有分外清鲜的质感。

茶汤内的花香与毫香馥郁,落水香气的层次明显。

喝了几杯茶汤过后,喉咙里留下了落英缤纷般的茶香,伴随着回甘一齐涌现。

所谓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不过就是这样的意境吧?

《4》

再接着,冲泡第三道茶汤。

还是按一样的泡茶方法。

不过,经过前面的两次冲泡后,盖碗内的茶叶已经获得了完美热身。

这时候,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们,迎来了一个快速、高速释放的阶段。

为了避免茶味物质的过多释放,这一冲的茶汤,更加需要快出水。

芽白叶绿,芽头丰满,叶片细窄的一级白牡丹,芽叶身上的白毫数量比较客观。

故而,到了第三冲这里,白毫依旧是大量的释放在茶汤内。

不过由于前两次的沸水考验,彻底的打开了茶叶内部的毛孔。

所以,茶味物质和可溶性的茶色素物质,大量涌现。

倒出茶汤,明眼一看,汤色就明显加深了不少。

盈盈的赤金色、浅杏色茶汤,呈现在面前。

将茶汤小口的细尝,更有渐入佳境式的美妙。

茶汤更稠了,更软了,更加细腻柔滑。

与之同时,茶汤内部的落水香气更是馥郁,琳琅缤纷。

刚泡茶出汤后,揭盖闻香。

趁热去闻,闻到的是类似槐花、晚香玉、夜来香、灰茉莉般的甜美香气。

而在茶汤里,细细回味。

落入到茶汤内的香气,表现又大不相同。

落水香要更加的清新、鲜香、留香持久,像是身临其境处在清晨时分,薄雾未散,盛开着多种野花的山谷。

闭上眼,游目骋怀,感受特别的清晰和历历在目。

总的评价感受是,第三道茶汤的醇厚度更佳,香气滋味层次更丰富。

一款上好的高山白茶,每一冲的香气与滋味,都拥有不间断的变化。

参差百态,唯有变,才能拥有无穷的精彩!

《5》

到了第四冲。

由于按此前的滋味感受看,整体的茶味并没有落下去。

故而,在泡茶的时候,同样要快出水。

盖碗冲泡白茶,所谓的快出水,即是一手注水,一手出汤。

将整个泡茶过程的时间,尽量的缩短。

按确切的时间定义是,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量茶汤倒入公道杯后。

泡茶用时,以控制在7-8秒内为合适。

同样的注入沸水,并迅速倒出茶汤。

这第四冲的茶汤,颜色是浅杏色,略微带着绿色调。(茶叶内的叶绿素较多释放)

倒入杯中,品尝滋味。

喝茶过后,先来聊一句,个人的评价与感受。

这第四冲的茶汤,可谓是登峰造极的巅峰状态。

不论是茶香,亦或是茶味,都处于尽善尽美的阶段。

茶汤比起之前,要更稠、更清甜、滋味更饱满。

小口的喝茶,让适量的茶汤,稍微在舌面上停留。

细细感受,能够品尝到汤水的厚实度。

有点儿接近米汤、银耳汤那般的胶质丰沛感。

与此同时,茶汤内的毫香、花香,也没有丝毫的变弱。

喝茶时感受到的茶香,悠扬持久,徘徊在唇齿与喉咙间。

《6》

泡茶,茶与水之间,堪比一段鱼水情。

干燥的茶,唯有在水当中。

才能舒展身姿,绽放美丽。

一杯晶莹透亮的茶汤,尝入口中,淡雅鲜爽的风味。

品味起来,如同一阵清爽的山风袭来,特别惬意!

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泡一杯茶,按正常冲泡下,随着茶味的不断释放。

每一冲呈现出来的茶香与茶味,自然是完全不相同的。

盖碗泡春白茶,内部的物质们在不断释放。

按茶叶的正常释放规律,汤色、茶香、滋味的表现,像是一条抛物线。

先是缓缓的加深,待达到顶峰后,再平缓的下降。

从头到尾,不同阶段下的茶味,各有各的精彩!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