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笑而不答心自闲”, 便是他骨子里的真性情

 不忘初心想事成 2020-04-13

李白出生显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从小读书杂而广,知识面开阔,五岁能背课本,十五岁写的诗,就可以艳惊四座。李白爱好广泛,斗酒做诗,仗剑四方,游历山水,虽然也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总是缕缕未能如愿。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终于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回归平常与安定,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喜结秦晋之好,婚后小夫妻把家建在了安陆(现湖北),之后十年,李白一直在安陆居住。

《山中问答》是李白二十九岁时所作,当时他隐居在安陆白兆山(又称碧山)的桃花岩。这首诗的另一个标题《山中答俗人问》,可以看出李白个性中有趣的一面。

点击加载图片

山中问答 /

唐代: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开门见山,说是有人充满疑惑的问他,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李白一笑置之,不想回答,觉得我自己心里开心就好。这便是李白洒脱豪放的性格,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我也有不回答你的权利。为什么要回答你,我只要开心就好,这和你没有什么关系。

前两句的一问一答,甚是有趣,诗人另一个标题《山中答俗人问》,将问话之人定义为俗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以才有诗人一笑置之,不予解释。这个“笑”用的很讲究,有对俗气的轻视,也有隐藏真实想法的意思,我以微笑回应,无须解释。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两句中的“窅然”,指幽深遥远。这两句的意思是,无数艳丽的桃花飘落在小溪中,这里别有一番天地,不是人间,宛如仙境。诗人眼前的景色,就是如此之美,山林茂密,绿树成荫,山脚之下,溪水潺潺,溪边的桃花成片,一阵微风轻过,花瓣儿飘飞,落英随溪水渐渐远去。

对最后两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是有争论的,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是李白对俗人间接的回答,还是诗人即景而发,这种争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而 李白隐居于此,内心是有不能言之的缘由的。

点击加载图片

李白并不是只为游山玩水和超脱现实之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报国之志,但一直没有得以实现,他的内心是有难以言说的伤痛的,“别有天地非人间”,是一种自我的调适与慰藉。李白的这首《山中问答》,风趣幽默,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谢谢阅读,请关注“诗词与文学”,一同品读诗文,欣赏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