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基因糖尿病: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糖尿病

 天堂鹤 2020-04-13

曾经有新闻报道,一名小婴儿刚出生42天就被诊断了糖尿病。发现的契机是妈妈亲吻孩子时,发现孩子的嘴唇比较甜。后来到医院一查发现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非常高,尿酮体4个加号,于是很快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

然而,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后,患儿血糖控制还是不理想,忽高忽低,很不稳定。


最后,医生通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其实该患儿患的是新生儿糖尿病,属于单基因糖尿病的一种,该患儿携带的KCNJ11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糖尿病,对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非常敏感,基本上不用打胰岛素。

后来医生把胰岛素撤掉,换上了少量的格列苯脲,一个月只要几块钱,血糖反而控制的很好,孩子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单基因糖尿病呢?

1
什么是单基因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目前主要分4种类型: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单基因糖尿病是特殊类型糖尿病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单基因糖尿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包括新生儿糖尿病(NDM)和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类型,如线粒体糖尿病和综合征性糖尿病等,但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仍是MODY。

虽然单基因糖尿比较少见,据国外相关数据显示,NDM发病率大约为20万分之一,MODY 患者约占全部糖尿病人群的1%~3%,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是糖尿病大国,按照此比例,我国约有800万单基因糖尿病患者,仍是一个庞大的人群。

2
筛查单基因糖尿病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从治疗上来说,1型糖尿病终身须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一般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可有些单基因糖尿病不需要药物治疗,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即可。

如MODY2 型的单基因糖尿病,患者一般预后很好,有些终身不须服用药物,仅调整饮食和运动即可很好地控制血糖,并发症也很少。

再比如携带KCNJ11 突变的新生儿糖尿病(NDM)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仅口服降糖药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如果把单基因糖尿病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可能就不理想,如MODY1 型或MODY3 型患者对二甲双胍并不敏感,而对磺脲类药物非常敏感。

而且,单基因糖尿病是显性遗传疾病,也就是说,后代遗传单基因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所以,及早筛查出单基因糖尿病,可以为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效的遗传学咨询,尽可能保证生出健康的后代。

因此,单基因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不仅能帮患者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让患者的家人和后代都有所获益。

3
单基因糖尿病有什么特点?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总的来说,单基因糖尿病有以下4个特点:

  • 致病基因明确;

  • 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极小,甚至可以忽略;

  • 患者通常很年轻,尤其在10~30岁之间;

  • 可出现轻度的、无症状的血糖增高,可能被延迟诊断;

单基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第一,发病年龄特别小,如出生6个月内发病,遗传最可能是潜在的病因,这很可能是NDM,且NDM 患儿出生时往往体重偏低。

第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且发病年龄较年轻。如果家族中好几代都患有糖尿病,要警惕这类患者可能患有单基因糖尿病。

第三,不能确定糖尿病分型。有些患者虽考虑为1型糖尿病,但糖尿病自身抗体为阴性,胰岛功能(C肽检测)水平不低,这可能是单基因糖尿病。有些患者虽考虑为2型糖尿病,但身材并不胖,且发病年龄较年轻、没有明显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单基因糖尿病。

第四,既有糖尿病家族史,又患有多囊肝、多囊肾或其他泌尿生殖道畸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