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年龄17岁,糖尿病病程17天,糖尿病类型:1型 主诉 口干多饮、多尿半年,发现血糖高17天 现病史 既往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IAA,ICA阴性,GAD-AB弱阳性 PH5.5,尿糖3+,酮体+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1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积极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起始胰岛素基础量为18u由泵持续泵入,追加量为4u4u4u三餐前泵入,继续监测血糖。血糖平稳期给予佩戴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更精确的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糖平稳后因患者拒绝长期佩戴胰岛素泵给予改成每日四次皮下注射出院。 糖尿病教育,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指导。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辅导 三月后HBA1C 7.3% CHO 3.3mmol/l,LDL-C 2.02mmol/l,TG1.38mmol/l,AST 32U/L ,ALT 38U/L,GGT101U/L,尿常规(-) 继续四针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早10U午11U晚10U三餐前及甘精胰岛素20U睡前皮下注射。出院后未再发生严重低血糖现象,自测血糖波动范围在4-14mmol/l之间。 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剂量调整 1. 初诊的糖尿病,HBA1C11.1%,在这种严重高糖高渗透压所致的高重吸收作用下,极小部分残存胰岛细胞处于严重脱水变性阶段,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受损或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胰岛素自身作用均降低,积极干预,补充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快速降低血糖,高糖毒性解除,高渗状态改善,这部分残存胰岛细胞功能某种程度上能得到一定恢复。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问题是我们如何尽可能的延长这一稳定期? 2. 当患者再次酮症或者再次血糖异常波动时,胰岛素之外,类似这类低体重我们是否有建议推荐,加用某种口服药物(成年后)联合,是否能对血糖稳定性有益而减轻血糖的波动性?大剂量的胰岛素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残存胰岛细胞的丧失而进一步增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