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推行殡葬改革保护青山绿水

 好心态有好心情 2020-04-13
清明时节,春风吹拂,天朗气清,杨柳吐翠,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节,手捧鲜花,文明扫墓,踏青郊游,放松心情,该有多好;此时节,朗诵经典,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该有多好。


然而,一些人却抱着殡葬陋习不松手,焚烧纸钱,污染环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据统计,如果在殡葬时沿用传统方式土葬,占地建坟,每年要占去10万亩土地,浪费2000万方木材,还有大量石材、水泥等,对资源的浪费相当惊人。实行殡葬改革,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

1985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暂行规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殡葬管理法规,该规定确定了有步骤推行火葬,改革土葬。1997年,《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再次强调有步骤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破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它是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确立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引导和创新发展、分类指导和统筹推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进殡葬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推行殡葬改革,保护青山绿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需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先城市后乡村,先党员干部带头后群众跟进,逐步向纵深推进。我国历史悠久,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影响深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民间,土葬、厚葬的风气依然存在。我们既不能盲目地一刀切,也不能放任自流。

首先,应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和好处,宣传殡葬政策规定,教育群众破除迷信思想,提倡厚养薄葬,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生态节地安葬,避免在殡葬过程中大操大办,节约耕地留给子孙后代。其次,要加强殡葬管理,做好生态保护。严格执行殡葬管理规定,加强殡葬管理执法,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次,要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健全奖补激励机制。各地要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对响应节地生态安葬的群众,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助。要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提供便民高效服务,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方面提供便利,保障基本安葬需求。

另外,应倡导文明扫墓、低碳祭扫,推行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网络祭扫,不烧香火纸钱,不摆放祭祀用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树立新风尚,革除旧陋习,文明、轻松、节俭扫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