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常用写作技巧第一讲》

 江山携手 2020-04-13

第一节 同旁同音等技巧

1、同旁:

这种主要是利用相同偏旁的字组成联句,要求下联也运用同一偏旁字组句,并形成意境上的共体。这类联通常会放宽对格律的要求。 如明代天启年间名相叶向高与新科状元翁正春共用宝盖头的戏对: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翁正春);

客官寄宦寓,富室宽容(叶向高)

2、同韵:

本法是利用韵母相同的字连用而达到诙谐的艺术效果。如有一古联:

饥鸡盗稻童筒赶;

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下联各用三组同韵之字:饥鸡、盗稻、童筒;暑鼠、凉梁、客咳。而整体各对一种事物的动态作生动的描绘。这类联,上下联的关联性常没有作严格要求。

3、绕口:

利用近音连续重用,构成联语,使读者容易请错而不失联之本义,是这种手法的关键。如有一古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里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击桐子,桐子落,童子乐。等等……

4、混异:

故意把同音不同义的字放在同一联句中,形成听觉 上的误导,但看起来却明了,这种手法,叫混异。如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一次在游汉阳时,友人出了一上联:  

汉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张之洞望着江心,随口对出下联:  

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未流。 此联中的“桥”、“荞”,“洲”、“舟”分别同音,多次使用,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其手法可谓高妙。5、飞白:

这是一种对不寻常的错误进行总结或批评的应对手法。如清末文士何秋辇有一世侄出洋留学,给他来信,称之为“秋辈老伯”,将“辇”错为“辈”,又将“草菅人命”错写成“草管人命”。何秋辇以这事为题材作了一联: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管菅同官,个个都存草草心。

而国民党统治时期,成都“怪人”刘师亮针对那时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现状,将“民国万岁”和“天下太平”两句口号变为一副对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原来,西南官话“岁”与“税”、“平”与“贫”同音,这样一飞白,便对国民党统治的本质做了深刻的揭露。还有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我想大家都知其笑话的缘由,其师飞白学生之态,如可见其形。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6、迭词:

将某个字重叠使用而突出其效果,是迭词,这类手法 我想不必举例了。

7、拟声:

通过模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就叫拟声。如清人黄协埙在《锄经书舍零墨》中记有这样一副对联:

山童采栗用筐盛,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此联生动地描绘了野老和山童的劳动生活。由于其用字入联是状物拟声,因此读来首先是可看到他们丰满鲜活的劳动形象,但紧接着又分明可听到他们劳动时发出的声响,令人不禁对这一老一少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深刻印象,仿佛眼前可浮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农家乐风情画,饶有情趣。

8、双关:

在对联中,一个词语表达双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叫双关,通常一个是现实意义,一个是因历史典故和固定用法所形成的引伸意义。如李梦阳有一联:“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这里面,上联的庄子,其现实意义是村庄,而引伸意义则是道家老祖庄子,而下联汉书,其现实意义是汉字的书法,引伸意义则是史籍“汉书”之书名。

第二节 修辞性的手法运用

这类手法,在具体运用上,是以语法手段的使用为主,其具体类别有:譬喻、比拟、夸张、假称、隐切、转类、用数和反对等八法。

1、譬喻:

用事物之间类似之点来组织语言,说明一种事物的状态、特征、属性等,就是譬喻。如将画作来比江山,是状态譬喻;将罗带来比作江流,是特征譬喻;将劲松来比作高洁,是属性譬喻。等等

2、比拟:

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或者以物拟人,就叫比拟。与譬喻类同,但略有区别,譬喻侧重于同类类比,而比拟则不受约束。如联: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其桃花潭水,都如是人。

3、夸张:

通过张皇铺饰扩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谓之夸张。张皇是明显夸大事物特征,铺饰则是就现状而略脱出事物特征。如一古联,题长江边一酒馆:

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做浴盆。

下联之夸张,则明显夸大事物特征,其夸以想象为前提,但所夸不脱离事物本质。长江,确是中华民族的浴盆。如联:

千载龙潭蒸琥珀;

十年蚌石变珍珠。 

琥珀之生,珍珠之育,绝非意料;但作者用夸张之法,铺饰之辞,让龙潭之雾气如“蒸”气,这就形成了联境中的夸张,完成了对其生态和位置特征的描绘。

4、假称:

故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叙述出来,就叫假称。清道光年间,阮元在杭州铸造了跪于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等奸贼的铁像,一游人题了一副对联,上联挂于秦桧颈上,下联挂于王氏颈上。联语云: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乃至如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致今朝!

联者假作是他们夫妻,先想秦之丧心,后思王之长舌,其祸害不止万民,连他们自己也相互埋怨。借人之口,骂人之弱,是此联最大奥妙。

5、隐切:

将事物以特征描述的方式进行说明,或者以欲说还藏的方式来论明事物,就叫隐切。这种联在分咏诗钟中常用。在运用手法是也有两种,一是用历史典故来隐喻事物,另一种就是抓住事物的一个特征,浓墨重彩地描述,使人一看就联想到所咏对象。如有一联分咏“马/船”,在不犯题要求下,是不能直接说马和船的,山翁用

檀溪一跃三分就,

西塞千驰九鼎倾”。

上下联分别用三国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隐切所咏之物,上联是刘备所坐的“的卢”马。下联则是王睿破金陵灭吴时所用“楼船”,经西塞山下,煅铁锁,冲铁锥,终使吴主孙皓投降。 又如有一次有两个朋友PK联赛,分咏“弓箭、狐兔”,二人各成一对:

清风明月 :一羽如光堪破月==万年似捣自居天 皇甫一闻 :二石方射承人力==九穴不穷借虎威 清风明月之联,则是抓住所咏物特征隐切:弓箭之快如光,本来就较夸张了,作者意犹未尽,进一步说,快而远的箭甚至可以射破月亮,而狐免则传说有居于月宫捣药者;

皇甫一闻之联,则抓住二者的形象来作文章,良弓利箭,不过是他人驱使的战争工具;狡兔灵狐,不过是狐假虎威的走狗罢了。当然,不一定隐切只用于诗钟的分咏,其他类别的联中,只要合理,也可使用的,如清风明月曾有一题光棍的上联:

落尽羽毛 掸子只留青竹杆,

以实物形态的光棍来隐切生活中的光棍。

6、转类:

就是利用一字多种词性,在联中两次使用同一字,但词性和字义则不同,叫转类。如李馥堂集句成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夏雨雨人,春风风人。

上联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下联出自《说苑·贵德》。上下联中重用的两个字,都先是名词,后转类作动词用。又如: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

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其上联两个尚,虽读音和词性相同,但字义上发生了转化,而下联的两个,读音都不同了,字义也不同。两个和与两个上,也作了转类:一个是连词转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转动词。

7、用数:

用数字代替实词的方式,在对联中很多运用。和尚的和字本是连词,在和尚一词中,形成了专属名词。应是名转动。如我刚举的那三个诗钟联:“檀溪一跃三分就,西塞千驰九鼎倾”, “一羽如光堪破月,万年似捣自居天”,“二石方射承人力==九穴不穷借虎威”,第一联中的一、三对千、九,第二联的一对万,第三联的二对九,都是以数作对。当然,我们得看,用数有的是确指数量,有的则是代指多少。如首联上联的一和三,就是确指,而下联的千则是指很 多,九则借指多年积成的鼎。

8、反对:

反对是上下联由相反的内容所构成的对仗方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第三十五》中所云:“反对者,理殊趣合者。”用反义词或物象对立内涵相反的词语组成的楹联,正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映衬,既对仗工巧,又能深化主题。如古代郎中程道州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药铺门口自题一幅楹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这里的“人/我”的关系是群体与个人、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存在实质利益的对立关系;“人皆健/我独贫”又是相反的结局,自然形成强烈对比。以“但愿/何妨”领字,统领出“我”的心态与理想。寥寥几字,将怀有高尚医德的一颗赤子之心袒露在眼前,掷地有声的言辞犹在耳边轰然震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