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关键点,学会糖尿病血糖监测!

 天堂鹤 2020-04-13

蚂蚁医生

今天的10分钟我们跟陈蔚老师学习一下糖尿病的血糖监测,让你在临床操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谱”~(本内容适用于糖尿病专科护士、临床护士学习。)

1
血糖监测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血糖监测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院内和院外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

  1. 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2. 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正常值范围为4%~6%。

2
血糖监测的意义

  1. 自我血糖监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2.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应首先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3. 在其他降糖治疗有低血糖风险时(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且血糖控制良好者)也应检测餐前血糖;

  4. 在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可通过检测餐后血糖来指导餐后高血糖的治疗;

  5. 特别在出现了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

3
自我血糖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 自我血糖监测频率:

  • 不同时段监测血糖的适用人群:

  • 血糖监测步骤要领:

  • 两种监测方式的对比:

  • 结果记录:

4
用药时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胰岛素治疗者

1.       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

注: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随时监测:

①低血糖表现;

②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

2.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

3.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

非胰岛素治疗者

1.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SMBG方案

注:在应用短期强化监测方案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以根据需要减少到交替方案或餐时配对方案。

2.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交替SMBG方案

注:以进餐为基础的患者建议每周3天,分别配对监测三餐前后。

3.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方案

4.生活方式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

注: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并能在血糖持续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5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注意

以下这6点均会影响血糖的检测结果:

  1. 血糖仪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

  2.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交汇之处,其血样中葡萄糖含量和氧含量与静脉血样不同。

  3. 血样大多为全血,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全血葡萄糖检测值会逐步降低。

  4. 血糖仪的检测技术均采用生物酶法,而不同酶有不同的适应人群。

  5. 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的干扰。

  6. p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都可能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