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在民间就流传一个说法,那就是在喜马拉雅山炸开个大口子,把水引导到我国干旱,急需用水的西北地区。 这个想法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难度很大,要有古代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直让子孙后代无穷干这一种事情。有人把这个想法搬上了电影,如笑话一样流传开来。这就是在《不见不散》的“名言”,“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了一道,甭多了,50多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印度洋的暖风引导我们这里。试想一下,我们美丽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电影中这句话,描绘如此诗情画意: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口子,让那里成年积雪的冰川融化,把水流向西北,让西北变为鱼米之乡。这一切真的能如实发生吗?现在,我们从科学角度解释,这一种想法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先了解一下,人们通常把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能够影响到的地区,统统称为“季风区”。在夏季风影响不到地区,就叫做“非季风区”。这样一来,我国地域上就有了由大兴安岭、贺兰山、阴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等地方构成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在这个分界线上,人们发现夏季风能够进入青藏高原一部分地区,雅鲁藏布江把喜马拉雅山劈开了一个口子,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就这样横吹到了青藏高原,然后进入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的各个区域,让西藏地区降水量呈现一种东南朝着西北方向递减趋势,也就变为神奇的“高原季风区”。这样,民间就流传一种说法,喜马拉雅山炸个大口子,让季风来的水汽多一些,西北地区降雨量就变为丰富,也变为湿地了。实质上,这一种想法是做了也没什么实际用处。 中国科学院的高登义教授,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中指出,如果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大口子,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扩大为大约100千米地宽度,然后把大峡谷口到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地形都变为斜坡。这样一来,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也不能运输到青海三江源一带。因为水汽在沿途过程中,就会在空中凝结落下,根本抵达不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雨水也送达不到西北地区,更加无法缓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从高登义教授讲述来看,在地形条件与气象条件来分析,通过在喜马拉雅山炸口子形成河谷借此输送水汽的设想,与实际是不相吻合的。 1988年,高登义作为考察队长,率领科学家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论证了雅鲁藏布江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也正是了“喜马拉雅山炸口子”想法的荒谬性。虽然这个想法是幼稚没有可实践性的,但是还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上了电影银幕。为什么会有这一种想法呢,还是人们通常还是喜欢相信民间流传一种臆想,把这一种臆想作为人们的期望。如同女孩子都喜欢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一样,人们也喜欢干旱的西北地区能摆脱缺水的困惑,成为生机盎然的江南。 从科学假设去分析,即使喜马拉雅山炸开的口子,季风越过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把水汽输送到干旱的西北地区,也使南方长江流域一带水变多了,就会有洪灾一类的水患发生,对南方地区也是一种灾害。所以,在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绿化方面,应该遵从自然规律,搞好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