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人格"

 浪院长 2020-04-14

'


这篇说的多人格指的不是百科上说的“双重人格”,百科上说的“双重人格”是有记忆分裂特征的。

记录一下浪院长的心身变化。

很巧,是互联网陪着自己长大的。

小时候没有网,每天的生活就是玩,学习和干活,5年级的时候,老师开始要求写日记,那时候根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写在日记本,日记本上只会记录着每天干嘛,有的没的。

中学的时候开始有QQ,可以设置访问权限,可以注册小号,那时候开始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空间里,比如时间是啥,宇宙外是啥,人为什么活着。渐渐的,时间越来越快,不知不觉就毕业了中学,毕业了职中,进入了工作,

几年,回家后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玩伴都各自有事,基本不说话了,而且聊的越来越少,基本不可能聊心,父母开始用上了微信,开始学会了发语音,刷视频,然而这些浪早就玩腻了,父母的新鲜感跟浪开始接触网购是一样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亲戚朋友来了会尽地主之谊招待,压酒,走了会客气的说:要不玩玩再走,过几天有空记得来玩呀。亲戚朋友也会回应:不了,下次,用空一定来。   千篇一律。

职中,和同学聊电影,八卦娱乐,和老师聊课程。有个同学说:“回到宿舍,你们的本性就暴露了”。嗯,在宿舍自嗨的,风骚的,群歌的,千奇百怪,完全不像正常的样子。

所以,必须承认,没有人是表里如一的,至少我认识的人里没有。

每个人都是多人格。

读书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抑郁,那种感觉好像没人懂,说深刻点就是,医院里都是抑郁患者,却没有谁能理解谁,就好像每一个人的抑郁都是一种病,不能使用相同的药。

现在在家呆着,不想社交,可能是一个人的状态习惯了,然后遇到邻居还是会用标准的聊天方式混过去。

小时候最真实的自我在好朋友面前,有啥说啥,说干就干。

长大了最真实的自我在网上,没人认识,随意表达。

但不包括自己的社交朋友圈,朋友圈动态其实是给某些人看的,只有自己的小号,才是真实的自我,小号可以用来回忆,记录,自嗨。

多人格指:表里不如一的每个人。

假设现在每个人都有多人格,然后每个人都把最真实的自我藏起来,然后回来再看看现在的世界,得是多么的不真实啊。

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很嗨,刚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基本不怎么说话,对朋友介绍的朋友都很客气,一个人取钱和坐公交的时候不用说话,K歌的时候想唱给全世界听,私密的事藏起来,不能随便说。

嗯,你以为真实的自我其实只是你以为

你以为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随便干嘛,你以为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其实那只不过是你的一个状态而已,一个可以表达内心欲望的状态。

矛盾吗?

一个人的时候是表里如一的,就算是演戏,也是因为喜欢模仿。

发现自己是多人格,试着去接受他,习惯他。

试问: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想要的真正是什么吗?

浪院长现在想要10个亿每月的工资,一个月之后,还有10亿可以接着花,慢慢的,浪院长有花不完的钱,越来越多,可以买下地球,只要一花钱,就会导致经济膨胀,去月球旅行,用核弹来玩游戏,终于可以展现真实的自己了,当所有欲望都填满后,剩下的是无知,空虚。

既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只能得过且过。

清明的时候,跟家人一起去上坟,祭祀,黄土下埋的是谁都没见过,给他磕头就是孝,一点感触都没有,就是鹅肉还不错,以后给父母上坟是为了啥?居然这样问,大不孝?

死人的他该用哪个?

(他)  (她)  (它)

等等,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多人格的,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不给糖就哭,尿床,那饭去厕所吃。

应该是学会撒第一个谎,第一次被骗,第一次不许乱说。

这样说的话,用特定的环境,还是可以把一个人培养单一人格的。表里如一。

表面的世界,虚伪,平和,幸福,流水话,嘈杂。都刚刚好。

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其实也很有趣。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