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几年随着烯烃(煤制烯烃以及甲醇制烯烃)的集中投产核产能的释放,甲醇下游消费中CTO/MTO消费占比直线上涨至2018年年底的44.73%,而传统下游需求占比持续下降,尤其是甲醛、二甲醚、醋酸和MTBE。今天就来一起分析分析占到甲醇下游70%-76%附近5个下游产品的近几年发展情况。 首先是MTBE-甲基叔丁基醚,近几年这个产品属于机遇以及危机并存。 图1 图2 MTBE单耗甲醇是在0.36,他的传统工艺是利用混合C4里的异丁烯和甲醇生成MTBE和醚后碳四。近几年受到传统工艺中的原料混合C4价格高昂且紧缺,传统混合C4生产MTBE工艺逐步被异构化和异丁烷脱氢等等工艺所取代。异构化的原料是醚后碳四,醚后碳四通过萃取技术分离出正丁烯,正丁烯异构成异丁烯和甲醇生成MTBE。异丁烷脱氢因为装置收率较异构化更高且成本低逐步得到工厂的青睐。异丁烷脱氢是原料高清洁气或者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和甲醇生成MTBE,还有一种工艺是PO/MTBE法,是丙烯、异丁烷和氧气生成PO和叔丁醇,叔丁醇和甲醇生产MTBE。最后一种工艺PO/MTBE法目前国内仅有烟台万华和南京亨斯曼两套装置,伴随着市场激烈竞争以及异构化、异丁烷脱氢等等工艺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各个厂家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异构化、异丁烷脱氢、PO/MTBE法三种工艺三足鼎立时代将逐步来临。随着近几年MTBE产能的扩张,中国MTBE市场从前期供需失衡逐步转向供大于求阶段。另外,MTBE主要需求是调和汽油,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而乙醇与MTBE对于汽油有着相似的辛烷值和含量影响,但是乙醇的燃烧热值远远不及MTBE。2017年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 (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球范围来看,由于MTBE对于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有毒等等影响,美国、澳大利亚等地2004年起禁用MTBE,而转而使用乙醇调和汽油。随着中国对于乙醇汽油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对于MTBE替代作用愈发明显,对于MTBE冲击较大。 图3 从图3来看,从异构化和异丁烷脱氢的利润来看,去年异构化1至12月份平均利润在219元/吨,较2017年上涨43%,而异丁烷脱氢利润去年1到12月份平均毛利润在-11元/吨,其中二季度其利润表现相对较好,而传统的混合C4生产MTBE利润在-400-1000元/吨之间,利润远远低于异构化和异丁烷脱氢的工艺利润。 甲醛-传统行业继续优化整合 图4 甲醛的单耗是0.45到0.55,入上图4,从15年至18年的全国甲醛产能、产量和开工率对比来看,产能近三年基本未有新增的情况下,产量是逐步下降的。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甲醛产量在959万吨(16年全国产量在1219万吨),年平均开工率在28.46%,年消费甲醇量仅在432万吨,比2016年萎缩了119万吨,产能利用率偏低。 图5 从产能集中度来看,如图5,目前华北地区(河北文安、山东临沂等地)产能占比高达47.77%,而15年年底产能占比仅在25.79%,而华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域产能占比在14.58%,而15年年底产能占比在12.6%。产能集中度愈发明显,产能集中度愈发明显主要因素仍是整体行业的优化整合。 图6 图7 众所周知,甲醛生产污染源,就是废水、废气和噪声。他的下游44%-50%是用于三全树脂胶黏剂,就是大量用于板材工厂,而板材工厂的多为私营作坊企业,成本较低、缺乏环保设施、安全设备不健全、粉尘等等污染严重。如图8,受到近几年国家政策大方向一直是环保、安全政策。所以近几年甲醛下游板材工厂消耗占比逐步缩减,而精细化工的占比逐年提升。而就在前段时间3月21日发生盐城的响水发生事故。临沂和苏北等地多数环保不达标以及安全设施不健全的企业全部停车,导致江苏供应不足,部分苏北终端下游工厂去往苏南甲醛企业补货,厂家迅速推高报价,江苏价格迅速推高至1700元/吨,较前一天上涨150-250元/吨,而如图7,山东地区同样受到临沂地区甲醛工厂停车增多影响,3月26日一天上涨200-250元/吨,至1500元/吨,可见供应量的相对缩减,企业的售价和利润空间积极拉高。 图8 图9 而随着近几年行业发展的区域来看,近几年中小型企业优化整合企业趋势较为明显,而中大型企业逐步在向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多样化和延伸自身下游产业链发展转化。如图9,近几年,甲醛和板材工厂产量均在同步下滑,板材相对下滑的更为明显,需求占比同样继续降低。可见近几年甲醛以及下游板材等等产品优胜劣汰是整体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甲醚-新增下游需求发展缓慢 再来说说二甲醚,他的单耗是1.42,相对其他甲醛等等产品来说单耗较大,但是近几年它主要受到下游发展缓慢以及缺乏行业标准等等限制。 图10 由于二甲醚的下游95%是用在燃料,而燃料中大部分是与液化气掺烧,因二甲醚燃烧性能良好,单一组成无残液,在室温下可压缩成液体,是优良的民用洁净燃料。因与液化气性质相似,通常被用为液化气的替代品之一。不过二甲醚和液化气调和始终未有行业的标准,且二甲醚未有相关的储运标准,需要专门制造储存二甲醚和运输二甲醚的专用瓶阀。而发展之初与液化气价差较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二甲醚成为下游降低采购成本的替代产品,因价格低廉等优势,取得了下游较大的青睐。往年来看,二甲醚和液化气差价在300-600元/吨之间,在2018年三季度国际原油震荡攀高的大背景下,进口CP的接连看涨连同国内炼厂检修集中等利好共同发酵,下半年国内液化气价格整体涨幅较大,气醚价差在7月份重新开放,价差一度冲破1000元/吨,极大调动了二甲醚下游需求热情,二甲醚8月份也提前进入上行通道。并在10月份冲高至近五年高点。 图11 图12 但是近几年来看他的下游新增一直难有释放。除去燃气以外,二甲醚掺烧、二甲醚至醋酸甲酯、二甲醚制制冷剂以及精醚生产气雾剂、发泡剂等等需求,受到经济性以及缺乏行业标准,二甲醚新增下游需求均难有提升,以至于二甲醚新增产能同样有限,产能增长率明显下降。2018年仅有一家20万吨河南心连心装置投产,预计未来3-5年,新增的二甲醚产能也仅有2套加起来45万吨/年二甲醚装置计划投产,对于甲醇整体需求仅在64万吨。 醋酸,2018年醋酸可谓表现抢眼 图13 国内国外意外且集中的醋酸装置停车检修。2018年进入4月份后,国内多套醋酸装置进入检修季,其中有天津渤化永利、河南义马、河南龙宇、中石化长城能源,本身供应就有缩减,而紧接着,在5月初前后,台湾大连长春化学70万吨冰醋酸装置传来故障停车消息、塞拉尼斯新加坡装置亦停车检修,加之BP美国装置意外停车、英国BP装置亦在4月中旬开始进入为期6周的检修期,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外对国内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我国供应直线缩减国外出口量大增,市场一货难求,价格积极疯涨,价格上涨至近十年内新高,虽然在9月份厂商想再次拉涨价格,但未能如愿。厂商去年整体利润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盈利状况相对较好,2018年山东冰醋酸毛利润高达1750元/吨,较2017年利润涨幅高达348.5%。 图14 冰醋酸下游应于众多,但需求区域相对集中。醋酸的下游消耗主要在PTA占比在26%,其他醋酸乙烯19%,醋酸乙酯占到18%,醋酸钠、燃料和医药占到10%。而其醋酸乙酯、和醋酸乙烯产能过剩严重,醋酸丁酯最大下游油漆涂料领域,占到醋酸丁酯的60%。受到近年水性涂料的逐步推广,油性涂料油漆使用逐步下降,对于醋酸丁酯需求来说无形是最大压制。而PTA单耗醋酸是0.04,2017-2018年PTA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阶段。今年PTA新增装置预计在5月至9月投产,新增产能总体2套在330万吨,消耗醋酸仅在12.8万吨附近,明年PTA新增装置相对集中,对于醋酸贡献相对明显。 甲醇制烯烃 随着2010年神华宁煤第一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2013至2015年进入了煤制烯烃以及甲醇制烯烃投产的高峰期,但随着15年四季度油价的大幅下跌,16年至2017年油价弱势震荡,对于甲醇制烯烃利润形成较大成本压力。2016年至2018年年间,甲醇制烯烃进入了整体行业投产的低潮期。尤其是2018年全年仅有一套陕西延安能化的60万吨的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随着甲醇制烯烃产能积极扩张,整体甲醇的需求区域格局和PP的供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整体供需结构有望从前几年的供应相对紧平衡的状态逐步向供应相对宽松状态转移。 图15 图16 2011年至2015年中国消费最大区域一直被华东(江苏加上宁波)区域所占据。但随着2014-2015年中国进入了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的高峰期且多集中投产在西北区域(2014年至2015年西北新增甲醇制烯烃装置产能达到300万吨,直接新增甲醇需求900万吨附近一年),截至2018年年底西北煤制烯烃以及甲醇制烯烃加起来一共13套装置,产能达到871万吨,占到中国总体CTO/MTO的65%,而江苏仅在2016年年底新增了一套80万吨的甲醇制烯烃装置,传统下游新增装置投产极少,借此中国区域性消费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华东(江苏加上宁波区域)需求消费“大户”渐渐被“西北”超越退居二线,截至2018年西北区域集中了中国60%以上的CTO/MTO企业,西北地区甲醇消耗占比由2013年全国的19%提升至2018年的39%,一跃成为中国甲醇最大的消费区域,而华东(江苏加上宁波)区域则由2013年全国占比的30%下降至2018年的22.28%,从上图15可以看出,西北下游除去甲醇制烯烃需求以外,其他下游产品相对单一,而华东下游需求第一位同样是甲醇制烯烃,但其下游产品相对丰富且多是精细化工。 总体来看,除去甲醇制烯烃以外,其他传统下游产品均发展相对缓慢,随着M100甲醇汽车推广以及甲醇锅炉、甲醇窑炉、甲醇船用燃料以及甲醇制氢等等需求发展,后期甲醇整体下游需求有望持续拓宽,但甲醇和乙烯单体、丙烯单体替代作用值得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