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三种桩法形式及效用

 pyb5599 2020-04-14

文/杨应威

大成拳是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于1940年所创。王芗斋先生在精通形意拳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设了此种接近近代新型传统拳学,具有实战技击性质和养生健身的功能,无论从内外兼修的目标还是从形神兼备的外在修炼,均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桩法作为大成拳的核心功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练习好桩法能够有效促进大成拳的学习与提高。作为初学者,需要认识到大成拳三种桩法的形式,就是高位提切桩、中位鹰爪桩、下位推按桩。通过对三种桩法形式的认识与学习,才能够掌握桩法的学习技巧,为其他桩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促进大成拳法全面系统地提高。

一、高位提切桩

高位提切桩主要是以上手位立掌作为手上姿势,双手之间可以发挥劈切、提挂、钝锉的拳势效果。

其主要的练习方法为前三后七的丁字步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双目视前方,微微收起额头,身体放轻松,呼吸平静。左手上提过头顶,置于头顶的前上方位置,左手的手心向右,大拇指在上方,小手指在下方,成立掌的状态,并且五指分开,指端朝向前方,大拇指和手腕向侧上方提挂。左手距离额头上面大概半尺的距离,手肘微屈成90度以上,并略向外撑而下坠。右手位于身子的前方,放在胸部和上腹之间,左手手心向左,成立掌的状态,拇指在上方,小手指在下方,指端朝向前方,右手距离腹部位置大概三四寸的距离,大拇指和手腕下侧向下方劈切。肩膀应该成向下沉的状态,含胸裹腹,松腰拔背,身体略微向后靠。头顶与双脚之间有分合之力,双手需一直放在身体的中线,上下之间有分合之意,与身体和头顶相互呼应。双手需兼有提挂和劈切的拳势,就是说上提之手应含有向下劈切之意,下切之手应含有向上提挂之意,双手和双臂应该具有分合、上下、提切之意。动静结合,相互协调,双脚之间含有分合之力,身体和双手协调关联,实现劲力的连绵不断、轻急缓重,做到形神兼备、气力均匀,整体和局部的混合运用;分合之间又兼有整体浑圆。

高位提切桩外在的形注重竖切、下挂、立劈与上挑、钝锉,通过与劈拳、试力等功法辅助练习,才能够发挥出该桩法的功效。高位提切桩的右前式和左前式的要领相同,但手脚前后和高低各位相反。

二、中位鹰爪桩

中位鹰爪桩双手置于胸腹之间,具有分争和横爪的特征。双手呈爪形,能够产生分拽、斜倒、横撕和挂分的运动轨迹,能够发挥出刚柔并济和搭断互为的拳势效果。

以丁步左脚前位站式为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眼目视前方,眼神中犹如雄鹰瞻顾原野,类似于正在寻觅猎物之意境,通过远瞭和近看之意,微收额头,正头顶项。身体略微向左侧转,朝向左前脚的迈出方向,放松身体,背部略微后靠,含胸裹腹,腿部略微弯曲,前腿膝盖略向前顶靠,后腿膝盖向内略合,前臀下放,后胯上提,呼吸自如均匀,心境平静。双手五指分开,手指朝向掌心,成爪形状,左手抬至左胸前,置于肩膀和胸部之间,手心朝前,手背朝后,大拇指在上方,小手指在下方,成立爪形放于胸前,略微靠近胸左侧,小臂也置于胸前,手臂距离胸部半尺,左肘弯曲大于90度,向左侧横撑并成下坠势。右手也成爪形状,放在胸部的右前侧方向,手心朝前,手背朝后,大拇指在上方,小手指在下方,右手要比左手低两个拳头的距离,右肘弯曲大于90度,向右侧横撑并成下坠势,手臂、肘部均横放于胸部前侧,双肩放松并下沉,两手手腕由掌跟处向身体前侧探出,手背由手腕部向小臂后探出,前手肘部略微高于肩部,后手肘部略微低于前部。双脚之间能够有前后、左右、分合的张力,双手之间能够有撕拽、倒拉、抓挂的劲力。双手向两侧撑,以撕拽为主,注重轻缓蓄力,手指如钢钩,通过挂拉、倒抓和撕拽的指端发力,横放手臂、撑开肘部、腕部外顶,外形看似虎豹利用锋利的爪子扑向猎物,动若脱兔。

中位鹰爪桩的练习,需要结合桩功练习的基本原则,不可用蛮力,应以气定神闲和身松意紧为要点,形与劲力而合,产生本能的自然功力,才可化拙力、笨力为巧力。中位鹰爪桩的练习要点需要借助心境而修,以侧倒、横撕和分抓的拳势,模仿野兽捕猎的生动形象,借助动物搏击的本能原理进行效仿,在练习中位鹰爪桩的同时,应与单倒、双倒试力功法辅助练习,才能够领悟到中位鹰爪桩精髓,发挥出中位鹰爪桩核心优势。右式桩的练习,和左前式的要领相同,但手脚前后和高低各位相反。

三、下位推按桩

下位推按桩双手置于腰腹之间,具有抖放、按拉、拍撞的特点,能够发挥出蓄力轻松收放的拳势效果。

下位推按桩以左前式为例: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腿膝盖略弯,双脚的间距大于二尺。双眼目视前方,身体向后略靠,头部上顶,顶项收额,身体略微向下弯曲,含胸裹腹,沉肩圆腹。左手放在身体的正前方,与腰部同一高度,手掌五指自然分开外撑,手心方向朝下,手指指端朝前,手指距离腰部一尺左右,肘部外翻成下坠势,手指略低于肘部,肘部低于肩部,肘部弯曲大于90度。右手放在身体的前侧,位于左手下面距离为两拳,手掌掌心朝下,五指自然分开,手指指端朝前,肘部外撑,右手距离小腹位置为一拳。前腿膝盖向前顶出,并且呈现略微弯曲状态,后腿膝盖略微向内合,胯部略微后靠,后腿弯曲程度大于前腿,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双手指端的朝向为正前方,双手掌掌根至腕部向下凸起,可后拉和下按,也可向前撞扑与推放,前手和后手可成上放、下拉拳势和前推、后拉拳势。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双手之间能够有前后、左右、上下、分合的张力,实现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遵循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拳势原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在腿部、脚部、腰腹、胸部、背部、肩肘、手腕、头顶以及手臂位置,出现同步或者不同步、同向或者不同向的意力结合,并形成由局部发力到整体蓄力而发之势,形成协调与整体的发力方式。意力通达,以脚部为固定点,从腿部发力,通达到腰部和背部,从肩膀和手臂通过,以手指发力为最终输出点,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以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意气运行原则。

四、大成拳桩法的效用

站桩的效用在于通畅气血、锻炼肌肉、训练神经、发挥潜能。实际上所说这四方面效用,正是桩功的四方面核心内容。

通畅气血,是站桩之初步效应。站桩要求全身放松,全身放松气血得以通畅,气血通畅自然可以祛病健身,使体质得到调解。

体质转强,是参与技击的基本条件,锻炼肌肉是站桩的必然结果。站桩时手臂与两腿两脚的特定姿势,皆为在放松状态下的负重之举,肌肉自然得到锻炼,故久练亦可使肌肉发达,但由于此种锻炼是在放松的要求下,配合松紧变化、意念活动进行的,所以,肌肉所增长之力为松沉圆活之劲而非僵死之力。

训练神经,是站桩的首要目的。神经健康可促使全身处处健康,可使胆气过人,胆气过人才能临阵不乱。若神经脆弱,不要说在技击中取胜,即便举手投足保持一定章法,也很不容易,且神经健康可创造气势逼人的效果,气势如何对技击成败至关重要。

发挥潜能,为站桩之最终要求和技击的终极目标。所谓潜能,即为人体潜在的搏击能力,通过站桩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可以逐步达到恢复搏击本能的要求。

以上三种桩法形式各有所长,也各有不同,只有择优为用,并形解之,以心法悟之,以意导之,以形蓄之,才能够体悟到大成拳桩法形式的重要性和优势。大成拳桩功作为大成拳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功法,与技击修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桩功,就没有大成拳技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