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zpin 2020-04-14

欧阳龙对中国画的领悟已达到极高境界,这就是中国画独有的“心象” 观,是借形以写心,借笔墨以抒情达志,“无心无笔,无我无象”,是“本我”的彰显,同时又“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 在不经意之中修行,离贤哲圣明的境界愈来愈近。这便是中国画的最高归宿。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欧阳龙

欧阳龙(1938-2000),字云涛,当代花鸟画家,安徽萧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他自幼师从萧龙士,1963年毕业于安徽省皖南大学艺术系。后拜李苦禅为师,专攻写意花鸟,尤擅画膺,笔墨苍劲。李苦禅其笔墨功夫极为赞赏,曾亲笔题写“云涛书画,尽进佳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

---简论欧阳龙的艺术

程大利/文

把欧阳龙先生的作品编入中国画的“近现代名家”系列实在是件实至名归的事情。这里这个名不是问题实质。20 世纪, 尤其是下半叶,“名”的社会因素很多,与艺术无关的“名家”比比皆是。我早有想法,那套“大红袍”把“名”家改为“大 家”就真的有分量了,但这又是很难为出版社的事。在我眼里,已过世的欧阳龙先生是大家,而不仅仅是什么名家。

欧阳龙 1938 年生于安徽萧县。在这片四省交界的百十公里的范围内,诞生了一批近现代艺术名家,准确地说是大家。如刘开渠、萧龙士、李可染、王子云、朱德群、王肇民等,他们的作品影响到美术史,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欧阳龙是继 他们之后的徐州地域艺术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南北交界的地域生态现象 黄河故道厚拙而又不乏灵气的民风、民俗,两 汉画像石的艺术传统,勤奋节俭和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崇文而又尚武的大众品味对这一地区爱好艺术的青少年不可能不 产生影响。这应该是形成画风共性的原因。而欧阳龙在这片土地上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貌。而这个所谓个性在传统中国 画中很本质,但又不张显,是每个人长期修为的结果。欧阳龙的个性在我看来就是六个字 尚古意、重内美。

古意,是中国画论里一直十分强调的审美原则。赵孟 尤其强调:“画贵有古意。”古意是什么呢?康有为认为,古 意(他认为是高古)者三,一曰真,二曰朴,三曰简。真、朴、简三字确实成为元以来大家所必备的笔墨素质。功力、学养、 才情,缺任何一项都做不到这三个字。宾虹老说宋人“千笔万笔无一笔不简”是说简与笔画多少并无必然联系,笔笔精到, 笔笔是笔;“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就是简,是弹无虚发,箭箭中的。欧阳龙的用笔就做到了。朴,是“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不搞花样,不弄吓人一跳的东西,所谓“大朴不雕”,笔笔自然随心,欧阳龙也做到了。真, 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我所认识的欧阳龙就是个真人,是对自我操守有要求的真君子,画如其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古意,不是图式,无关乎张力、表现力。正如《老子》四十五章所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自然气 息,是古代先哲在生活中总结的智慧,一切朴素都是大智慧,一切机巧都是小聪明。彩陶青铜器有古意,甲骨金文有古意, 秦汉碑版有古意,魏晋笔线有古意。在中国笔墨史上,凡有古意的东西都蕴藉无穷,美不胜收。欧阳龙的笔线间就有着古 意充盈,体现着至美的追求。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求内美 , 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内美”一词来自屈原名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修能首 先是人格塑造。在中国画里,热烈不是宣泄,冷静不是冷漠,最忌高远失中,偏激不平。观通不妨照隅,求末也是归本。这一切都体现在用笔之中。

欧阳龙用笔从书法中来,一波三折,积点成线,笔笔入纸。去浮华,绝火气,是那种能慢看慢品的艺术。笔重骨法, 张彦远说:“生死刚正谓之骨。”把用笔和人格联系到一起,但骨不外露,内力劲健,刚正不阿,则非常之功夫。宾虹老说:

“画中内美,非常人所能见。”内美不是用来求夸奖的,绝无炫耀气息,而是心灵归宿,“画求内美,不务外观”(黄宾虹) 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境界。明代画家恽向,因画作被人围观并夸奖,他老人家竟然把画撕了。恽南田题画云:“画非寻常 人痛骂不能称之好画。”这两个极端的例子都说明,中国画的至高旨归是陶养心灵的,作画尤重过程,不求观者一眼看得明白, 而是经得起岁月推敲,“日久愈发灿烂”(黄宾虹)。内美之作“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而振斯文”。欧阳龙的作品便有浓郁的内美气息,是那种值得慢慢品味,直达心灵复而令人一咏三叹的画作。古意和内美借笔墨以传递,这种笔墨的形式是有条件的 境界、修养、人格的长期磨砺和锻造。宋代的郭若虚列出

了“人品高—气韵—笔墨致”的逻辑关系,中国画的特殊性在于人格与作品互为表里,境界便是心胸人品的表现。欧阳龙 为人笃厚谦和,内心深处却是孤傲的世界,与世俗保持着距离。他有诗句“无意去留沙渚雁,不惊宠辱海边礁”、“声远 犹堪惊海岳,拔除万累云间翔”,意远心高的精神追求也不是常人可比的。境界和修养使欧阳龙从这一代画家中超然而出, 并留下大批能见乾坤清气的作品。

修养,是中国画家的终生功夫,没有绝对标准,也没有尺子衡量,正所谓“天织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这 就是修养;是“用”中显现的东西,也是“化”的过程。欧阳龙对中国画、书法乃至古典文学都有很好的修养,写下许多 精辟的文章,许多见解独到且高明。且看他在《画鹰记》中所写的从艺心得:“于绘事之外,常用心于庄、屈,论道于黄、 老,佛经禅机时亦冥悟,以胸中之气与天地精英相契合。挥运之时,则脱去自然之羁绊,心手两忘。此即所谓‘得鱼忘筌 者矣’。自然之鹰仅作为精神之载体,又于酒阑兴酣之际,随手挥洒,墨亦浑然,非鹰非鹏,非雕非鹫,无心无笔,无我 无象,此又一层境界,其中意趣,未可尽言矣。”欧阳龙对中国画的领悟已达到极高境界,这就是中国画独有的“心象” 观,是借形以写心,借笔墨以抒情达志,“无心无笔,无我无象”,是“本我”的彰显,同时又“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 在不经意之中修行,离贤哲圣明的境界愈来愈近。这便是中国画的最高归宿。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理解为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欧阳龙积数十年功夫锤炼出的从容厚拙之气终于在笔墨上 沉淀下来。中锋之骨,运斤游刃,又如钝刀刻石,农人掘土,无一丝轻浮,“笔笔见笔,笔笔是笔”,这种千年积淀的用 笔传统在当代很少了。大多画家锋芒毕露、一挥而就;要么就是巧娘描绣,极尽甜俗。“笔能扛鼎”、“笔端金刚杵”的 感觉是岁月打磨出的慢功夫,是从书法中锤炼出的力量美。宾虹老称中国画为“力学”,含义至深。欧阳龙就是身体力行 了“力学”的原则,追求平淡中的老拙,他的运笔在行云流水般的绵绵运行中蕴藏着力量,正像一位太极高手,柔中寓刚、 内力蕴藉,是一种不见锋芒的美。

画格、书格、文格,都是人格。欧阳龙为人沉稳热诚,感情内向而又分明;对生活体察透辟,观察敏锐;处事大善而公平。画面是心态的轨迹。安详、恬淡、内省的境界正是千百年来中国画家追求的境界。中国画最大的功能是让人静下来,淡下来。它亲近造化,是自然的歌者;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它理应让人长寿,但也有遗憾,陈师曾和陈少梅均是早逝的天才, 徐悲鸿和傅抱石也是天不假年。欧阳龙是把有限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艺术,以他 62 岁的艺术盛年离开我们,实 在是当代美术史的损失。

2013 年元月于京华师心居

声远犹堪惊海岳---欧阳龙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