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悔铭》北宋·寇准官行私曲,失时悔。富...

 韦诡 2020-04-14
《六悔铭》
北宋·寇准
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一、官行私曲,失时悔
为官时徇私枉法,利用职权行使不正当的行为,等到失事时才后悔,恐怕为时已晚。许多人抱着济世救民的志向投身仕途,却因受不了诱惑走上歧途,实在可悲!
为官者,要心平如秤,不能任意轻重,要心静如水,不能轻易动摇。不为个人利益或喜或怒,有失偏颇,甚至受贿、包庇、冤狱,置法令于不顾。在其位,谋其政,谋的是国家的政,为的是人民的利。
二、富不俭用,贫时悔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富贵时不知勤俭持家,终日挥霍无度,把家底败个一干二净,一贫如洗时才悔不当初。富贵时和你一起舟车趁逐的“朋友”,在你贫穷时,早已不见。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富贵时不忘勤俭持家的美德。谨记一点,克勤克俭,家业可兴,挥霍无度,坐吃山空!
三、艺不少学,过时悔
不趁着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了年纪自然就知道后悔了。许多人年轻时无所事事,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此时才醒悟过来,后悔当初如果用心学一门手艺,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年少学艺,事半功倍,而若是在应该学习的时候,懒惰虚度,只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换不回。”
四、见事不学,用时悔
经一事,长一智,社会是学到老的终身大学。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是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学问。
逢事留心,随时学习,会让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错不长记性、遇事就躲在一边的人,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能追悔莫及。
五、醉发狂言,醒时悔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饮猛拼,看似豪爽,却在醉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胡言乱语,呕吐遍地,甚至做出难以挽回的事。
第二天酒醒后,回想起昨天的点点滴滴,不禁羞愧难当。要知道,中国人的所谓“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当成傻子看,你又何必自以为海量,争一时之雄呢?
六、安不将息,病时悔
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病来如山倒;在疾病中,忏悔自己为什么不保护身体,可惜病一好转,就全忘了。这一点在现代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许多人为了工作没日没夜的加班,结果把身体累垮了。
现在拿身体换金钱,日后用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回健康的身体。名利的计较、琐碎的操劳,到头来,哪比得上身体健康的重要,要知道,世间唯有生死才是大事。
听起来又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可是细想想是不是道理还真是那个道理的感觉?特别是第六悔,平时不注意身体病来如山倒,身边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作者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