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焦辨证----摘自《新编辨证歌诀》张德蕴著

 醉青YPS 2020-04-15

下焦辨证----摘自《新编辨证歌诀》张德蕴著

下焦辨证

下焦湿热病发展,

病位膀胱大肠观。

大肠湿热宣导汤,

膀胱湿热五苓散。

[注释]

下焦辨证是由中焦顺传而来,表示着湿热病进一步的发展,病位在大肠、膀胱。大肠湿热应导浊行滞,方剂可选用清宣导浊汤加减,故歌诀中用'宣导汤'加减而代之。膀胱湿热可淡渗利湿,方剂可选用五苓散加减。

1、 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下焦言,

大便不通腹胀满。

小腹结满头胀痛,

舌苔灰黄脉濡观,

治则导浊行滞法,

清宣导浊不容删。

[注释]

大肠湿热是针对病情在下焦而言,其证可见大便不通,用'腹满结'而代之。头胀痛,,舌苔灰黄,脉濡。治则应导浊行滞,方剂用清宣导浊汤加减。

[按语]

本证见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具备其症候者。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小腹结满,大便不通,头胀满闷,舌苔灰黄,脉濡。

本证的病机是:大便不通,小便结满,而不见潮热、心烦、口渴、舌苔黄燥等证,这说明非燥屎内结;证有头胀,脘闷,苔灰脉濡,说明由湿热引起。湿滞大肠,故使大肠不能通利。

本证的治疗原则是:导浊行滞。

本证的常用方剂是:清宣导浊汤加减:猪苓、茯苓、寒水石、晚蚕沙、皂荚子。

加减:有表证加葛根;热盛加双花、黄芩;腹痛加白芍;伤食加莱菔子。

2、 湿滞膀胱

膀胱湿热溲不通,

头脑昏沉胀疼痛。

舌苔黄腻脉濡数,

胸脘痞满要分明。

治则淡渗利湿法,

临证加减用五苓。

[注释]

膀胱湿热主要表现在小便不通,伴有头脑昏沉而胀痛,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则应淡渗利湿,方剂可选用五苓散加减。

[按语]

本证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具有其症候者。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小便不通,头脑胀痛,脘腹痞满,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濡。

本证的病机是:湿滞膀胱,气化失司,不能使水湿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故见小便不利,甚则整日无尿,头胀昏沉,脘腹痞满,是中焦湿热未尽,大便不爽是大肠同时有湿热。

本证的治疗原则:淡渗利湿。

本证的常用方剂是:五苓散: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甘草。

加减:排尿痛引起小腹疼痛加川楝子、桃仁、乌药;发热加双花、连翘;便秘加大黄,血尿加生地、白茅根;有结石加海金砂、金钱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