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钧窑紫红釉鼓订三足洗

 思宝阁 2020-04-15

       北宋宫廷陈设器,直径22.2厘米、足距11.5厘米、高7.8厘米,器型规整、胎质坚固、洗底承三个如意头足,褐酱色胎,未上釉;底刷芝麻酱釉,露七个方棱形支烧痕,中心书“三”字款;平口,口外及足上各凸起18个鼓钉;通体施钧釉,底色为天蓝色,窑变后为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玫瑰红、鸡血红、鸽血红、宝石红等色彩,俗话说:“钧窑见红,价值连城”;洗内外釉层尽是牛毛纹或百极碎自然开片并有经年累月的使用沉淀物,可见时间的久远。

此器古朴浑厚、坚实饱满、风格粗矿,釉色红蓝交织、青紫相配,颜色鲜艳、色彩亮丽,变幻莫测;如同喷薄日出,又似彩霞夕照,气象万千;无怪乎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有多首吟咏钧瓷。如《赏钧红》:“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尽显钧瓷的无限风光 

宋代钧窑以多彩窑变得到宫廷重视、社会认可而跻身于五大名窑,虽然宋时不见文字记载,但民间传说很多,如宋仁宗梦见青、紫双龙化作紫花坐墩,红光紫气光芒闪耀,直冲牛斗,翰林学士王圭解梦寻得宝物,原来是钧瓷,从此钧瓷名扬天下。尤其是明、清时期著述颇多。如明代张应文《清秘藏》,屠隆《考槃杂事》、王世贞《宛委余编》、高濂《遵生八笺》,清代谷应泰《博物要览》、阮蔡生《茶余客话》、张道超《欲寡过斋杂笔》、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陈浏《陶雅》等,均有记载和描述。从而证明:宋代钧窑的窑变釉色因窑火温度变化所致,自然天成。而后代仿品则用釉料配方,人为调控烧成。二者釉色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古人形容:“钧窑挂红,价值连城”、“人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高山云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如岚”。钧瓷的精美绝伦描绘的淋漓尽致 。

鼓钉装饰源于商周青铜器,宋代钧窑得以传承并赋予时代寓意。洗外鼓钉一圈十八,两圈三十六个绝非偶然,而是寓意深刻“十八”和“三十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非凡,天地文武,儒道释神,阴阳两界无所不包。如:十八界,十八罗汉,十八学士,十八般武艺,十八层地狱等;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天罡星,三十六(天罡)城府,三十六计等有道不尽的奥妙、哲理和天机。

    宋代汝窑三、五、七支丁烧制工艺已成定制,钧窑亦然。汝窑胎薄体轻,支丁痕细;钧窑胎厚体重,支丁痕粗。七只支丁布局合理、坚实稳固、美观大方古人讲究三足鼎立,五岳擎天、七星定北斗,窑火更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文化对宋徽宗影响最大,钧窑瓷器体现的尤为深刻,以此洗为例:上为天蓝,下为酱土,中为红紫,恰好比作天上、地上、人间,凸显出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靖康之变,五国城内徽宗皇帝坐井观天,仰天长叹:“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无独有偶,上京城里宣和珍宝满目疮痍面目全非,虽然钧瓷身强体魄侥幸死里逃生,却孤苦伶仃有家难回,流落他乡。光阴似箭,一跃千年,天地沧桑,神州巨变。这件钧瓷虽然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但风采依旧、青春永驻。照此发展,不出意外,再过千年仍然会容光焕发、风光无限,这就是北宋钧瓷的无穷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