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牌|中国书画名家​蒋振立作品推荐!

 艺坛名家 2020-04-15

艺术简介

蒋振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第二、第三届水彩艺委会委员,1999~2013年全国美展水彩画评委。

现任《中国水彩》杂志主编,《中国水彩年鉴》主编,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桂林水彩研究院院长。

先后主持七届中国水彩(国际)高研班并任导师。

水彩画《慰忠魂》入选“中国百年水彩大展”,《侗寨正午》入选文化部主办2015.中国艺术节。

获首届自治区人民政府“振兴广西艺术创作铜鼓奖》。

书画作品欣赏

慰忠魂 86X60㎝ 1982年

雨后雄村 40.5cmx31cm

三江木楼(二) 31cmx41cm

蒋振立作品 焑雨

云海 55x73㎝ 2001年

水乡炊烟 75x73㎝ 1990年

漓江烟雨 54.0x79.0cm 2012年

转场 85cmx125cm 2012年

吴哥胜境 55cmx75cm 2014年

夜泊 56cmx76cm 2012年

桂林雄村 2016年

天窗画室 55cmx75cm 2016年

背部人体 36cmx51cm 2016年

神秘吳哥

深山人家 55cmx76cm 2016年

侗乡之亱 60cmx60cm 2000年

遇龙河 37cmx52cm 2015年

威尼斯之晨 55x82.5cm 2014年

漓江之春

大明山色 75cmx54cm 2012年

白云生处 75x53cm 2016年

深山人家 75x53cm

梅里雪山

欧洲印象

布鲁日 53cmx75cm 2010年

文/陈洁全

广东省美术馆研究员

“如何保持住水彩艺术自身特点而又创造性地运用民族绘画较为本质的内在思维方式和造型规律,使两者的融和更为和谐,这是水彩艺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关键(林木语)”。我们从蒋振立先生的不少作品中都会感受到这种“民族气派”--文人画的审美特质。

蒋振立先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水彩画发展第三次浪潮中的重要画家之一,1984年他的水彩画《慰忠魂》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被报纸杂志广泛介绍。其后,他不断有作品入选全国重要水彩画艺术展事、图录,以及为国内外重要博物馆收藏。

蒋的水彩画较早地摆脱了80年代初期常见的直观写实的作品模式,融会中国画气韵、传神、意境创造等特色,继承了他的老师阳太阳先生所提出的“写意、写心、写神”,他认为:“中国艺术讲线的运用,气的贯通。要从中国书法艺术中,寻找东方民族品格的真谛,表现出线的流动,情感的宣泄,把传统绘画的精髓贯注、融入当代水彩画艺术中。”因此,我们在观赏他这些民族特色凸显的作品时,品味到血脉相连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意趣,而从西土“舶来”的中国水彩画由此折射出民族化、本土化的光辉。

文人画重意,不求形似,直抒胸臆。蒋先生的作品十分注重营造澄净自然的意境,多以诗意盎然的景致,如炊烟暮霭、碧水云天、渔舟唱晚、群山巍峨、山花烂漫、雨中街市,体现作者恬淡高远的内在气质。

文人画重简,计白当黑。蒋先生的画多为寥寥数笔,绝无繁复累赘,又特别善于画面的留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思绪空间。如《漓江渔歌》,简淡润泽的笔致烘染出峰峦的层次,如镜的江面上一名渔女驾着一叶扁舟驶向远方,最耐人寻味的是画面中连绵不绝的一带空白恰切地展现了弥散于山石间的雾霭,大大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意境。又如《云海》一幅,同样以留白来表现云雾,但山色凝重,体现了云团横亘山腰,退却处景色显现的自然观感。

文人画重书,以书入画,运笔之疾徐轻重,点线之疏密粗细所带有的节奏和韵律尽显于画中。蒋先生长于书法,曾经主编《现代书法》杂志,又参加不少书法的活动,很自然地将自己在现代书法探索方面的心得融会到水彩画创作中,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水乡炊烟》中,以阔笔撇出水边村舍的“人”字屋顶,让人感觉到运笔时的朴拙酣畅;《迎风》一幅则似书法中的狂草用笔,让人体味到笔线驱遣时的迅疾快意。

文人画重笔墨、重气韵生动,墨分五色运用,但是墨主色负(五色令人目眩),蒋振立先生作品吸取文人画气韵生动的特点,同时加上水彩画既重水也重彩,这对于中国近千年“一贯重黑白”的文人画历程来说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和补充,这种尝试固然是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如果把它放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之领域,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的推进--因为作品已把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内质和西洋自然科学观融为一体(这与20世纪以来很多中国画中用墨与水彩、水粉颜色融合使用是不同的,而且很多这样的作品不但不能呈现西画的色彩美,又没有中国画传统的功力、造型和美感,这样的中国画其实不如水彩画)。如作品《山寨》,以水气淋漓的笔调兼及沉着的深色枯笔将瓦屋簇拥的山寨烘托得异常苍茫古拙,俨然一幅带有山野情趣的文人水墨画。又如其他很多作品颜色简淡自然,如上述《漓江渔歌》、《云海》,再如《漓江烟雨》、《黄山》、《清晨》等,均给人水墨洒落之感,真正延续了中国审美精神的精髓,而又皆从生活中来,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抒发出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时代观感,而且他又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水彩画。

曾有论者在感慨文人画走向终结的同时,用坚定的语气说:“曾经使中国艺术发放出灿烂光辉的文人画运动消歇了,但为其提供并已不同程度撒播到其他文艺样式中的人文精神,以及随着新的需求而被开发认识的价值和形式因子,仍将在未来的有识之士那里获得新生。”我想,蒋先生的画作实际就是在以中国水彩画(又称之为“文人水彩画”)的方式延续中国文人画的人文精神,从蒋先生的个例分析中感到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和境界将在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进程中重放异彩。

由于人类有着种种的关怀和追寻,包括人生意义、人的精神归宿、超越自然、超越自我,还有探求终极存在和宇宙本原的愿望。虽然东西方文明、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论述和描述,而彰显巨大差异性,但是同处一个蓝天下,相信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共同、类同的精神愿望。本文就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问题,试探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舶来品”水彩画的融合问题,实际上是关注人类共同的精神命运。在前文《直指灵府的“浪漫主义”及雨果水彩画》中,雨果以其西方“浪漫主义”精神领袖的伟大成就,在晚年的精神生活中,以水彩画、墨水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他对东方文明、文化、艺术的关注,其中直指灵府的精神流溢,黑白中国墨、墨水的幻视、幻化运用,流溢一个西式“文人”对人类未来精神寄寓的关切,与我们传统的文人画、水墨画颇有几分呼应,这从另一个方面指向本文题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