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当好企业一把手

 仰止无疆 2020-04-15

“一把手”的素质、能力如何,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狮子带领的绵羊队伍能打败绵羊领导的狮子队伍”等。这都说明了一把手地位的重要和作用的突出。一个单位和企业出了问题,首先是“一把手”出了问题,这已被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一把手”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种头衔、权力和权威的象征,更多地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奉献和进取。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一把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思路、善用人,把功夫下到“大事”上,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一把手”绝非圣贤,即使再理智也难免偶有疏忽。尤其是在复杂变化的局势下,或许因为事情紧急,或许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许下属办事不力,都有可能导致急躁而越位行事。一个人的能力和思维都是有限的,而一个领导集体,由于经历各不相同,都各有优势和特长,作为国企“一把手”,就要做到博采众长,变他们的思路为我所用。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当上了“一把手”,就会有一圈子人包围。这些人良莠不齐,说长道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权力中心,包围是正常的。如果都不包围,那说明权力失控了。关键是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去伪存真,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企业的全体职工,既是生产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体,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一把手”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更有利于企业决策。国企“一把手”肩负着政治责任、经营责任。特别是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应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第一要务。?

思路就是出路,有了清晰的思路,各项工作才能上路,轻重缓急才能适度。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思路。一把手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做到思路清晰?企业“一把手”是企业的组织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其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艺术的好差,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该企业各项工作的成效。因此,作为企业“一把手”,一定要“强化核心,保证中心,赢得民心”。“一把手”在领导班了中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的是领路人、掌舵人的角色,必须稳健持重。必须在政治上成熟,敢于坚持原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鲜明。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其辞。

入世十年政府职能在转变,思想观念在更新,但仍是一个过程。这些环境中的个别问题可能给经营带来较大难度。在应对环境挑战时,存在政策风险和机制风险。如何化解环境风险?应处理好个人与企业员工、个人与老板、个人与政府之间的三种关系。由于是国企,不能够以按劳分配的方式回报公司骨干,只能是靠自己多干少得来起模范带头作用,一把手必须能够站得更高,做得更多,一切为了企业的利益,这时候才能成为这个企业的核心。国企的老板是国家,但并没有人直接承担责任和义务。一旦企业亏损,只能是经营者自己去想办法,包括用个人名誉,以及各种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压力。但企业经营成功以后,利润主要的部分却是国家的,另外,在遇到某些国家公务人员本身水平不高时,要平和地继续去积极工作,这就要能承受委屈,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奉献精神。

“一把手”的日常活动都涉及到用人问题,能否善于用人,提高用人艺术,建立有效的委派系统,直接决定着领导活动和事业的成败。如何用好人,做到德威并举,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关键是把握好德与才、名与实、用与养、严与信、任与察的关系。即评价人的德才时,不能看一时一事,更不能凭印象搞主观臆断。“德”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这个人本身是不择手段的为自身谋取利益,将来一定会出问题。德才兼备最好,实在不能得兼的时候,应该将德放在第一位。在用人中要做到名副其实,克服学历主义、论资排辈的思想倾向,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坚持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原则,抓好人才的培养,使其更新观念,充实知识。要全面而辩证地看人才,不被一些表面假象所迷惑,要保持主见,不听信流言蜚语;要防止信而不严,对人才只一味盲目信任而不严要求严管理,使一些觉悟不高的人恃宠生骄,影响工作。要努力克服重任轻察的倾向,做到任前详察,任后及时跟踪考察,工作实绩突出者可另任要职,工作实绩平平者要就地免职或改任他职。真正做到“以业绩论英雄,凭德才坐位置”。

二、抓协调,要总揽全局,谋划长远,胸怀坦荡,敢于承担责任

“一把手”是管全面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纳入视野,不能疏忽、失察,但是需要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力气抓的、谋的则应是大事、大局。谋全局、抓大事,既是“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和职能,也是“一把手”工作的突出重点。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就是说领导者要胸有全局,抓好大事,善于解决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忙得不可开交,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一把手”应该以抓班子建设、抓战略管理、抓制度执行、抓重大决策为重点,切忌越位和失位。站得高、看得远,多谋善断,应当是“一把手”的特质。“帅不在勇而在多谋”,多谋的前提就是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多做一些打基础的工作,为发展增加后劲。既要立足当前,抓好当前工作,又要超前预测,谋划长远,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企业始终处于各种利益与矛盾的共同体中,要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一把手”具有良好的统筹兼顾及全方位沟通协调能力。向上级请示汇报以及与同级沟通交流,不仅是内容和结果,有时形式比内容还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那种“少说多干”的做法未必在任何情况下全都适用,也须因人制宜、因事制宜。有时因怕上级为难就先斩后奏,但领导并非都能理解;有时为了防止横向扯皮而回避争议,但他人并非也就息事宁人;以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会创造解决矛盾的物质基础,实不尽然。矛盾不及时化解容易留下烙印,即使随着发展原有的问题已自然消失,但留下的成见却难以短时间消除,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一把手必须努力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沟通协调好各方关系。?

三、作表率,要正确处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这不无道理。一把手的执政风格,是个人魄力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一把手的风格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要有民主的风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最重要。实现真正的团结,靠的就是民主。民主的风气越正,领导的亲和力、班子的凝聚力就越强。要有开放的空气。封闭令人窒息,开放令人清新。一把手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要打开门窗纳清风,而且要冲破樊篱觅新绿;不仅要以开放的思维来谋划工作,而且要养成在透明环境中工作的习惯,在监督下用权的习惯。要有创新的锐气。一个人无精打彩,干不成大事业,一个企业暮气沉沉,不可能有大发展。锐气,是蓬勃向上的士气,是事物常盛不衰的标志。锐气源于强烈的事业心,更来源于创新的勇气。

国企“一把手”要把管理企业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打工的。作为“一把手”,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一把手”求真务实,

下级就不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一把手”风正不阿,下级就不敢阿谀奉承。要求大家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把手”还要敢于碰硬,敢于批评不正之风,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就是对正气的弘扬,就能够赢得人心。这就是管理学上所称为“行为导向”,这种“行为导向”长期的潜移默化能形成一个企业的工作风格和作风。因此,能否带头遵守制度,按规范程序办事,对“一把手”来说也是一种严峻考验。企业一把手作为“领头雁”,要团结好企业领导班子,形成整体合力;就是做好职工的表率,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然赢得职工的信赖。

四、会调研,要不断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机制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把手”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经营思想、经营策略不仅要新,而且要及时跟着市场变,善于抢抓发展机遇,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更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防市场的结果就理不出思路。对本行业的情况不熟悉,对竞争对手不了解,就无法去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一方面创业容易守业难,再创业就更难,因为企业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干起来不容易,保住不容易,再前进一步就更难。同时,职工、领导、社会的期望值已大大提高,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更多,如从进入市场到适应市场再到创造市场等等。

要使企业有好效益,做为“一把手”,就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造机遇,开辟企业新的出路。要经常展开企业内部调研和社会大市场调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行动的起点,也是领导者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把手”,就需要正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熟知企业运行的规律、了解产品结构和市场状况等内容,而这些基础资料只有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才能完成。作为国企“一把手”一定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对于各管理线条和企业各项规章、要按照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多年形成的一些好作风与优良传统,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与时代同行,并积极前进,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握方向,统筹考虑,要敢于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看别人没有看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国企“一把手”,必须经常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职工呼声,激发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企业决策真正“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具有民主性、科学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