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鼎立的成因?

 四地闲夫 2020-04-15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不同说法。

三国鼎立的成因?

1.军阀混战所致说

东汉后期“群雄并立,各据地盘,各拥大军”。各大势力为了要巩固自己的存在,取得优势的地位,均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样一来,并立的群雄,乃相互混战。在长期混战之中,大的吞并小的,强的吞并弱的,结果形成三个较大的集团魏、蜀、吴三国。凡弱小不能独树一帜的,陆续分别依附于此三大集团之下”。

18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董卓就是其中最嚣张者之一,由于黄巾、黑山等起义军在各处依然很活跃,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妄图扑灭起义力量。可是,这却加强了地方割据。董卓被杀后,各地割据势力,封建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形成了“群雄割据”情况,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混战时间,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吴、蜀,三国鼎立局面因以出现。

三国鼎立的成因?

2.封建经济的发展说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全中国。但是统一的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着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三国鼎立的成因?

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原来黄河流域是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因之它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这个伟大强盛的中心地区首先带动了长江上下游地区的经济逐步前进。西汉中期司马迁叙述江淮以南一般的经济情况说,楚越地方,地广人稀,有些地方还使用火耕水耨法。没有饥寒的人,也没有千金的富家。这就是说,江淮以南经济落后,剥削者还不能积累起千金。到了东汉时期,大地主大豪强到处出现,说明经济已有发展,足以产生大的剥削者。不过长江上下游的人力富力比起中心地区来相差是很大的,它只能作为依附者与中心地区相连系,从而得到自身发展的助力。所以当中心地区强盛的时候,长江上下游不可能在政治上脱离朝廷自立为国家,但当中心地区遭受大破坏不能起带动作用的时候,那就要发生一时的分立,汉吴两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国鼎立的成因?

3.多面性造成说

政治上,曹操团结了中原的地主豪强,孙权以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为支柱,刘备则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称。吴国占据的长江中下游,东汉以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曹操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因战争破坏严重,一时还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这些就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基本原因。

三国鼎立的成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