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两亿的文物,被一对夫妻拿来摊煎饼,如今文物怎么样了?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4-15

文物是历史的记录者,后人通过历史文物来对当年风土人情进行还原与再现,是历史研究考证的重要证据,也是珍贵工具,一般我们形容文物价值,除了对其工艺、质地进行评价,更多地也是基于其历史价值做出的综合考量。

自建国至今,许多因天灾人祸失落在民间的文物瑰宝纷纷在爱国人士的助力下回归祖国,藏于各地博物馆中,不仅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更进一步充实了民众的日常文化活动。比如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一部分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它们铸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因火烧圆明园而开始流失海外。

而截至目前为止,牛首、猴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先后回归祖国,其中猪首与马首均由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购回后捐献给国家文物局。

同为文物,另一件文物同样价值连城,经过专家鉴定,称其价值高达两亿,但是它的命运,却更加令人唏嘘。

荣耀之物

据说,周宣王手下有个大臣名曰兮甲,文武双全,深得器重,在周宣王的一次御驾亲征中,兮甲立下赫赫战功,周宣王因此命匠人将他的功勋刻录在一种形如平盘的礼器上,作为赏赐赐给了兮甲,这种礼器也被后人称为'兮甲盘'

兮甲盘通体由青铜铸成,铸造精巧,外形古朴,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质感,它不仅具有审美上的观赏价值,其中更是记载了当时当地所发生的国家层面事宜,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对于科学知识普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宋朝时,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收藏兮甲盘,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兮甲盘狂热,众人纷纷追逐收藏兮甲盘,甚至到了纵有千金,也难求一盘的地步。

但是,随着战乱的频繁发生,华夏大地屡屡改朝换代,今日是赵家天下,明日又变成李家,曾经受人追捧的兮甲盘,也在乱世中零落,当原先的豪门贵族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时,又有谁会在乎兮甲盘的命运。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乱世之下,曾经价值连城的兮甲盘,也渐渐失去原来的光华。

沦落成摊煎饼之器

在战乱之后,珍贵的兮甲盘流落民间数百年,甚至曾被一对夫妻用来摊煎饼营生,直到2010年,一位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人从一个小型拍卖会上意外购得兮甲盘真品,这身价高昂,珍贵无比但又命运坎坷的兮甲盘,总算重得安定。

多可叹啊!它曾经属于显赫一时,功高震主的西周文将,它最初的主人,可能也常常在与友人相聚,或是家人团圆时将其取出,把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娓娓道来;再不济,它也是由文人骚客持有,他们或许会在与好友把酒言欢时取出来,对其来源与故事,对它曾经的光荣与不朽徐徐畅谈;没成想,它却流落至此,成为了一个烙煎饼的厨具。

正正应了文天祥的名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尚且无法拯救自己的命运,何况是区区一个物件,任你过去再光辉,再多荣耀,一旦山河飘零,你就与烂泥毫无分别。

价值连城

兮甲盘,又名兮田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属于贵重礼器,其上共铭刻有铭文133字,出土于宋代,记录了兮甲跟随周宣王外出征讨,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一事。

原先,兮甲盘一直被绍兴内府收藏,直到南宋爆发战乱,连续不断的战乱导致许多官邸被破坏、被拆,兮甲盘因此流落民间,甚至一度被得到它的一对平民夫妻锯去盘脚,当成烙饼的炊具使用。

元代的文人鲜于枢著作《困学斋杂录》中对此事有文字记录:'周伯吉父盘,铭一百三十字,行台李顺甫鬻于市,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炉,余见之,乃以归予。'

说的便是兮甲盘被用做烙煎饼用后,有人见到此间文字,认为此物不凡,便从这对夫妻手中将其买走,经过接连转手,兮甲盘也并没有就此结束四处流浪的命运,随着兮甲盘的失落,许多专家学者仍不愿意放弃对这珍贵文物的追寻。

有一次,传闻兮甲盘被日本的书道博物馆收藏了,考古专家们马上远赴日本,希望前往进行鉴定工作,没成想,希望再次落空了,经过多名专家前往鉴定,最终确定日本出现的,只不过是个赝品。

又有一次,在考古学家们听说兮甲盘出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时,他们连忙赶去进行鉴定,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经过鉴定,专家们确定此次出现的兮甲盘确实为周代的真品,但是其盘腹铭文却并非原迹,而是后人使用强酸腐蚀而成。

经过几次三番的赝品事件,人们更加意识到兮甲盘的珍贵与历史意义。直到2010年,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拍卖会上一眼相中兮甲盘,并耗资两亿将其拍下,随后,这位爱国华人携带兮甲盘回归祖国,如今,这失落已久的稀世珍宝,终于落叶归根。

可惜,那象征着鼎器的盘脚也已经在流浪道路上不复踪影了。

兮甲盘虽然最终回归了,但是有许许多多命运多舛的文物却比它更为不幸,直至今日,依然不知流离何处,若是有幸遇到了懂得其价值的藏家,得到妥善安置,尚且不算坏事。

若是如同先前的兮甲盘一般,被锯去双脚,或是损伤其他部分,导致了文物细节的流失,进而导致当时历史事件的失落,这对中国历史学界是多大的创伤,造成的损失极大,几乎无法计量。

幸好,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爱国人士,他们充满热忱,希望能让属于国家的珍贵文物回归祖国,于是不遗余力,在世界各地奔波打转,为历史文物的回归出钱出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