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一件国宝遗落民间,价值2.1亿,却被一对夫妇用来摊煎饼

 无风起念 2021-07-10

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习俗、文物古董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由于对文物知识普及不全面,导致百姓们经常会把文物当作农作工具,曾经就有价值连城的宝物,为一对夫妻用来摊煎饼,居然被卖到了两亿,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宝物就是兮甲盘,是当时的君王,为了奖励战功赫赫的将军,而制作出来的。依据传世文献,兮甲盘器主兮甲就是尹吉甫,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大诗人。

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被认作“诗祖”也就是《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中的吉甫。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来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兮甲盘出土于宋代,南宋时藏于绍兴内府,南宋末年战乱此盘流落不知所终

兮甲盘呈圆盘形状,盘的边缘刻有精美的花纹,盆底部刻有西周金文。印有133字的长篇铭文,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西周王朝的战争记录,还有诏令诸侯百姓进行贸易的命令,都是十分珍贵的记录。

对于它的重要价值,王国维曾评价:

“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鼎之上。”

兮甲盘原是用于礼仪方面的器皿,若古代有人收藏到他,则这个人的社会地位非富即贵,后来因为战乱的原因,兮甲盘在战火中消失到了元朝的时候。流落民间之后,被一位贫苦家庭用来烙煎饼。

因为这家主人是一家卖煎饼的一般百姓,因此他们并没有发现兮甲盘的价值,反倒感觉它像一个平底锅,于是就用来烙煎饼。这一事实也被记载在鲜于枢的《困学斋杂录》中:

“周伯吉父盘,铭一百三十字,行台李顺甫鬻于市,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炉,余见之,乃以归予。”

而鲜于枢除了记载之外,还将兮甲盘买回来自己收藏着。但是后来因为战乱的原因,兮甲盘又再一次流失了。到了清朝末年,辗转落入到著名的收藏家陈介祺之手,之后就失踪了,不知收藏所在。

在《清史稿》里面记载它“介祺绩学好古,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就连鲁迅先生都佩服地说:“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

到2010年,居然出现在美国的展览馆中,一位在美国居住的华人认识底部的文字,知道是中国的文物,于是花了2.1亿才买下这个遗留在外千年的国家宝物。自此,兮甲盘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后来经过多位权威人士和专家的鉴定,确定了这个兮甲盘的真实性

拍下之后,有些人或许会感慨,2.1亿拍下兮甲盘会不会不值这个价,但是事实上,就如上文所说,这个兮甲盘是汉代到宋代期间,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唯一流传至今的瑰宝,承载力很多古代生活的轨迹,是我们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正因为如此,他的价值才这么高,两亿也是在情理之中。对此,还有不少网友纷纷打趣到“它是史上最贵的煎饼锅。”

兮甲盘是国宝级别的文物,如今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世界上还有很许多兮甲盘一样的文物流落民间或海外,他们代表着我国历史的文化。希望那些流落在海外的文物,也能够早日回归祖国

参考资料:《清史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