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师记 | 天下万法归于道,人师一言醒梦人

 为无学堂 2020-04-15

本文由胡逸玄先生之弟子 玄明 所写

全文字数:1713

阅读时长:6分钟

我已经搞不清楚最初是对佛家有兴趣还是对道家有兴趣了。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各种书籍实际上是把儒释道糅合在一起的。小年轻的时候,所看的书其实很杂,但是最早介入到心行,是佛门的方法。

在真正进入佛门学习之前,绕了不少圈子,耗了不少青春年华。终究,由释迦牟尼先生打开了我内心的世界。这中间的历程,跟大多数学佛的人一样,也经历过追求积功累德,也以追求福德、果报为目标,也把祈福消灾为主要功业,后来进入了持咒观想打坐的阶段。再后来,兴许是人生碰壁太多,心灰意冷之中,偶然觌见无可见的风光,这无可见的风光,让我明白了昨日之日种种皆非。这个时候的我,算是心安下来了。

这个心安,并非心死的那种心安。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成为了我的本分。其中,最大的兴趣莫过于易经、风水与中医。在这期间,我对道家这个名词,已经不感兴趣了。

(当然,我并不知道实际上自己所喜欢的传统文化,其文脉实际源于古老的道家,更加不知道我感兴趣的易经、风水、中医只是道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应用。)

为什么呢?源于佛教里面的一些说法,例如仙佛的差别、道教不彻底、道家修炼的阳神阴神是有形的、道教的真人是“守尸鬼”等等。其中《指月录》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吕岩真人

字洞宾,京川人也。

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

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

一日清闲自在身。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

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

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

龙指曰:这守尸鬼。

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

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

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

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吕于言下顿契。

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龙嘱令加护。

“守尸鬼”这个故事,让我认为,道家的追求并不彻底,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这种观念一直存留在我心中,直到有一天,一位不属于任何宗教的道家思想传承人,跟我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这位道家思想的传播者,如大家所知,是后来我拜为师的胡逸玄。我跟随着他学习道家思想。而在拜师的前几年,我们已经相识,那时候的胡逸玄,在我的眼里还只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独立见解的年轻人而已。

那么,“守尸鬼”这种深刻而形象的观念,怎么就改过来了呢?

其实说来简单,胡老师把道家思想展现给我看到了。

道家的思想,怎么展现出来呢?

期间,其实是几次的深入探讨。一次是我问《楞严经》当中的一个典故:“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当时我只有很模糊的概念,里面的细节和逻辑,一直没有搞明白。我半带着请教也带着考验的心态问起这个问题,其他几位伙伴也在凑热闹,胡老师应该没有听说过这个典故,我用手机找了《楞严经》原文出来,胡老师看了好一会儿,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才说出一句关于阿难尊者不识身心(原话忘了)(其实佛家的语言是“不见自性”)的症结的话来。这回答令我惊喜,没想到如此简单,而且绝不是理上的理解这么简单哦!这里面包含着体验和功夫在内啊!

还有另外一个探讨是关于生命的剖析。当时以“水”为题材进行讨论。这个讨论持续一天多。最后,让我看到了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和宇宙的样貌。我这才发现,道家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并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守尸鬼”那样。相反,胡老师的这个教育,再加上后来教给我眼根训练的方法时,我体会到了道家思想的体用,这时我对于佛家思想的体会更加深入一层,原来在见体和起用之间,还有个次第阶梯在,现在反而更加圆融了,见体和起用融为一体,见性在起用之时,起用也是见性。这时我明白,佛与道差别,只是学习的人有差别,只是宗教的差别,而在释迦牟尼和老子那里,本没有差别。

这几个深入探讨的经历,让我感受到真正的道家思想。这便是我毫不犹豫拜胡老师为师的缘由

文:玄明  |  编:冬冬  |  图:X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