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探秘

 汐钰文艺范 2020-04-15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千乘之国中的中山国是唯一由戎狄建立的国家。战国乱世,中山国与燕、赵、魏、齐诸强抗衡,几经沉浮。王厝时,中山国进入全盛时期,称王耀兵于太行山下,与七雄相比亦无逊色,有“战国第八雄”之称。然中山外有强敌环伺,国内统治阶层日益骄奢,终于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两千余年来,由于史载缺略,文物遗迹湮没地下,成为“神秘王国”。1978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发掘了中山王墓,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在两座中山王墓及城址内外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这些文物游牧民族风格明显,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一、东出太行,肇建中山

战国中山国,由白狄鲜虞部建立。白狄早期活动与陕北及晋西北,春秋时已颇为壮大,与秦、晋关系密切。晋悼公(前586~前558)时,迫于秦国的压迫,同时受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白狄进入太行山以东地区。其中的鲜虞部安于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由此展开了战国鲜虞中山的传奇历史。

鲜虞中山建国后,仍保留有游牧民族的习俗,同时积极兼容吸纳中原文明,礼乐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山国文化。中山国效仿华夏诸国完善政权,发展经济,增强武备,在中原列强中夹缝生存,成为仅次于七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

二、车辚马啸,逐鹿中原

中山人喜猎,尚武、擅战。春秋战国时期,田猎活动既是娱乐,也是军事演练,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中山国尤好田猎。中山国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自春秋立国,先后与晋及战国时期的魏、齐、燕、赵等大国持续征战,《战国策·齐策》曾记:“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伐于中山,克燕军,杀燕将。”中山以千乘之国力而攻万乘之国二,其国力军力之强可见一斑。

三、钟鸣鼎食,生死同欢

随着中山国对中原文明的不断吸收,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与中原地区各国趋于一致,中原王权思想及礼乐制度都深刻影响着中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其生活之奢靡,所用物品之精美可从大量的随葬品中窥得一二。九鼎、铜编钟、石编磬更是反映出中山国对钟鸣鼎食——中原礼制的学习、效仿。

中山国王也将生前奢华的生活带入地下。中山成公墓及中山王墓共出土万余件文物,其中不仅有墓域规划图《兆域图》,还有大量的实用器及明器,反映出当时“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流行。

  

  

  

  

  

  

  

  

  

  

  

  

关于中山国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张曜所著《中山记》是已知最早的一部记述中山国历史的专著,可惜散佚了。《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等文献资料所叙中山国有关史实,仍基本因袭旧说。清朝王先谦撰录了《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一书,保存了二千余年来中山国史料。自1946年杨宽的《中山武公初立考》、1958年蒙文通在《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中“白狄与中山”、1962年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中“北狄部落和部落联盟”等为中山国的起源和早期历史研究作了较大的努力。自从1974年11月至1978年6月,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村的考古收获,新材料的发现,促进了对中山国历史的进行研究。

据史料记载,中山国并非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而是白狄中姬姓氏族鲜虞的后代,在春秋时期还是部落状态。当时是由鲜虞、由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中原诸侯国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君出逃,君被杀,齐桓公联合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此战虽暂时击退了鲜虞部落联盟,保卫了华夏族的疆域,但无法阻挡其发展的总趋势。

前569年,晋悼公为了挽回晋国在同楚国、秦国争霸中的颓势,开始了一些国策调整。其中有一条就是和戎政策,这一政策由山戎无终部酋长嘉父和晋国大夫魏绛所倡导,其主要内容为:停止对戎狄的武装侵害和掠夺,代之以和平的以货易土的方法兼并戎狄的土地;利用戎狄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争霸战争。这个比较宽容的民族政策,对当时与秦国为邻又饱受秦国武力剿灭政策之苦的鲜虞部落联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此,大批鲜虞部落民由陕北的雍州迁至太行山以东,东迁后的鲜虞氏居地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境;肥氏初居于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后迁至今河北省藁城县;鼓氏分布于河北省晋县;仇由氏分布于山西省盂县。

前546年,晋楚及其盟国在宋都商丘召开了“弭兵之会”,从此中原地区五十多年没有争霸战争了,在新的形势下,晋国停止了和戎政策,开始了对戎狄的战争。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名中山,是为初中山国得名之始。公元前506年春天,晋国拒绝蔡侯伐楚的要求,准备专心对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开始介入列国纷争。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版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其后,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因仇由路险难行,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遂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国君,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臣相赤章蔓看透了荀瑶的诡计,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阻,七天之后仇由被灭,战火烧至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灭亡;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中山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开始了复兴。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因此遭到魏国的进攻。魏国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桓公吸取了教训,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直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资料来源

Ⅰ图书类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Ⅱ期刊类

吴静安《中山国始末考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

段连勤《鲜虞及鲜虞中山国早期历史初探》,《人文杂志》1981年第2

《战国七雄夹缝中生存的中山国》,微信公众平台《博物馆看展览》

《河北博物院之古中山国》,360个人图书馆@猎鹰个人图书馆

《鲜虞国与中山国之考辨》,360个人图书馆@沧桑胡杨2801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360个人图书馆@小袤

Ⅲ视频类

CCTV纪录片《考古中国》

CCTV纪录片《中山国》

百家讲坛:①刘卫华《神秘中山国》

②李山《战国七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