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郭长生888 2020-04-15

      农语说“秧好八成粮”,培育壮苗更是水稻高产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就当前生产进度,结合气象预报,针对水稻苗期管理,提出建议如下:

      一、适时揭膜

     播种较早的苗床,目前已经陆续出苗,当秧田达到80%出苗时,即可在早上8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揭膜。揭膜要灵活掌握,如出苗不好,可以选择性揭膜,即哪里出苗哪里成块状揭膜,哪里未出苗哪里保留覆膜。

       如果前期播种前底水未浇透,出苗前会出现干床现象。针对此类情况,应选择无纺布浇水补水,切记不要大水漫床,否则增加湿度会提高绵腐病发病率。

      二、去除顶盖

      顶盖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般播种密度大、覆土过厚、覆土土质易板结等因素都容易出现顶盖。预防顶盖的措施主要为:合理确定播量、覆土厚度不超过0.7厘米、覆土土质尽量选择田园土或与草甸土掺混。

      顶盖发生后,应采用扫帚或其它柔软物轻轻拍打至秧苗露出,缺土处及时补土。切记不可采用钉耙,更不可采用大水漫灌。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防顶盖的药剂实质上是微生物菌剂,该类产品能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在顶盖发生后,轻轻敲打即可散落。

       三、温度管理

      1、种子根发育期,即播种到出苗。此时期一般需要79天,以保温为主。截至目前,还未出苗、未揭膜的秧田要注意温度管控,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省内温度持续升高,一旦棚内温度超过32℃(晴天一般棚温是外面气温的2倍),要采取打开棚头的方式进行通风降温(降到25℃以下),防止高温灼芽烫种。

      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即揭膜开始至第7天(通常年份下)。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要及时通风炼苗,晴好天气自早8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棚头和两侧通风口,炼苗控长。

      近期天气预报未显示有低温出现,但此时期棚内最低温度也不要低于10℃,如突发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

      3、离乳期,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此时期约需1014天时间,经历两个叶龄期。第2叶生长较快,第3叶生长较慢。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3叶期2022℃之间。此期要多设通风口大通风炼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炼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立枯病出现;高温天气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遇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

      在秧苗2.5叶期后根据温度情况,逐步加大通风量,室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此时期严防高温,特别是早熟品种在此时期高温极容易在后期发生早穗。

    四、水分管理

    “旱育壮秧”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水分管理,牢记“旱长根、湿长秧”,懂得“育苗先育根、根多苗就壮”的道理,在底水浇透情况下,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二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三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如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此时水温、地温、棚温基本差不多),一次浇足;反之,坚决不浇水。

      水稻是喜酸作物,苗期要保持PH值的合理性。在秧苗1.5叶期,秧田要浇酸水一次,再喷清水洗苗一次,否则2.5叶期后极容易出现因PH值过高而引起的青枯病和立枯病大发生。

       五、肥料管理

    水稻壮秧剂育苗,不建议再加任何化肥做底肥,以免发生肥害。秧苗1.5叶期,适量追施断奶肥,一般每平方米追硫酸铵50克(1两),然后及时浇水洗苗。插前2~3天施送嫁肥,一般每平方米追磷酸二铵150克(3两),然后及时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返青。

    六、病害防治

      在正常年份下,按上述温度、水分管理能有效防止各类病害出现,但低温、高温、多雨雪等环境条件下,苗床则极易出现各类病害,主要为绵腐病和立枯病。

    (一)绵腐病

      在水稻播种后56天就有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最初在稻谷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轴部分出现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放射状,后常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泥土粘附而呈铁锈色、绿褐色或泥土色。受侵稻种内部腐烂,不能萌发,病株则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绵腐病属真菌病害,主要是由腐霉菌和绵霉菌侵染造成的。在水稻棚室育苗时,如遇低温多湿和光照不足时,很容易在苗床上出现绵腐病。

      发生绵腐病,要及时晾床,然后70%敌克松10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喷雾即可。

     (二)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分为两种:生理性立枯病(即通常所说的青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即通常所说的黄枯病)。

      1、青枯病

      症状表现是秧苗从心叶开始呈青绿针状,随后全株叶片紧缩纵卷青枯,初期暗绿色,继而蔫萎而死,茎基横断面呈浅黄至褐色(壮苗为乳白色),根部表皮易脱落,根毛极少,叶尖吐水少到不吐水。

      青枯病多发生于离乳期,即秧苗2.5叶期以后,主要发病原因为生理性失水。进入离乳期,水稻种子胚乳养分耗尽,秧苗生长由胚乳营养转向根系营养,若根系生长情况不佳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就会表现出生理性失水的症状,即青枯病。

    (1)苗床通风不好,长期处于高温条件

      水稻胚根和节根在1540能正常生长,在温度低于15或高于40时,就会发生生长停滞。当育苗的时候,苗床温度长期高于40,就会出现根系生长不好,根量明显不足,此时通风不畅,叶片蒸腾作用不强,秧苗表现不出青枯现象,但随着通风量增大或突然大开棚,就会导致蒸腾水比根系吸收的水分多,而产生青枯。

    (2)苗床过湿或浇水过于频繁,土壤温度低

      长期处于水渍状态下的秧苗,根系由于缺乏氧气,生长不好,胚根和节根生长受阻严重,当出现温度低于15时,根系功能丧失,而此时叶片蒸腾作用并没有停止,部分秧苗会出现青枯,此时的青枯会夹杂着病理性黄枯病。

    (3)床土过于松散,大孔隙过多

      我们正常育苗,床土大小孔隙比为1:4,这样的床土即可以保证水分充足,又可以保证氧气供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气协调。如果床土大孔隙多,就易出现干旱导致秧苗失水。

    (4)做床质量差,置床高低不平

      秧盘盘底与置床结合不严,也就是“吊死苗”现象。在2.5叶期后,蒸腾的水分大,根系吸收不到置床土壤中水分,导致水分供应不足而出现青枯。这种青枯往往是连片出现,一般出现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之间,浇透水后可以暂时恢复。

    (5)风害

      插秧前,揭棚膜,出现连片干枯,先从叶尖开始,轻微的症状只是叶干枯,严重的整株枯死,而且在苗床上连成片。叶片和地上部生长过于旺盛,根系发育不够充分,插秧时如果出现45级以上大风,秧苗地上部的水分压严重下降,体内的水分蒸发来填充秧苗层空气中的水分压,没有盖膜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干枯死苗。

      2、黄枯病

      秧苗在1.5叶到3叶期,体内含糖少,抗性弱,病菌乘机侵入,连续10以下低温,骤然转入高温35以上,黄枯病易发生。

      通过多年的实践,水稻种植户都知道黄枯病的症状是一块一块、一窝一窝秧苗发黄打绺,根系由白变黄变褐,有红褐色菌丝等等。用手拔苗,茎基部易与地下稻谷断离。但是当大家看到以上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用药时期,此时黄枯病至少发生有2天以上,所以一定要关注黄枯病最初的发病症状,及时用药才能有效控制。黄枯病最初期、最明显的发病症状就是:秧苗叶尖一窝一窝不吐水(床土缺水情况除外),我们每天管理苗床时,要密切关注秧苗叶尖吐水情况,只要发现一块一块不吐水立刻喷药,不要等发黄打绺了才去买药,黄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扩散速度特别快,如果错过最佳用药时期,很可能控制不住。

      在买药喷药时,一方面要选择有效的消毒杀菌剂,如常规用药噁霉灵、甲霜灵、福美双、嘧菌酯等等;另一方面,病菌是从秧苗根系侵入,所以还要用生根的、调节生长的药剂,如生根粉、芸苔素内脂等。同时用药要避免连续用药,两次用药间隔期5~7天;二次用药要换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七、肥害防治

     1、底肥肥害

      壮秧剂拌土不匀或直接手扬壮秧剂于苗床表面、苗床土中掺混化肥等不当操作都会引起肥害,严重的甚至出现烧根烧苗。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一旦肥害出现,要及时在早晨反复浇水,同时要严格通风控温排湿,待叶片水珠下去后采用“天然芸苔素”兑水喷雾,后期适当补施氨基酸类叶面肥,促进秧苗生长。

      2、追肥肥害

       追肥后没及时洗苗或洗苗不彻底,造成叶片发白,甚至死苗。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浇水,然后叶喷生根剂和促长剂,使秧苗恢复生长。


  

       此外,一些稻农闲壮秧剂没劲,又加了磷酸二铵或高磷复合肥,或到高磷地取土育苗,易使秧苗发生褐叶病(又叫多磷症)。症状表现是秧苗第2片叶长出后,第1片叶从叶尖开始全部变褐,严重时第2片叶叶尖部分变褐,第3片叶始终保持正常。变褐色的叶片还照样舒展着,在早晨仍有吐水现象。最严重时,第1叶和第2叶的叶尖失水干枯,对培育壮秧、夺取水稻高产影响很大。

       为防止褐叶病发生,在水稻秧苗11心时,结合药剂防治立枯病等病害,加入锌肥叶面喷雾进行防治,一般571次,连喷23次。     

      八、药害防治

       引起水稻苗床药害的原因很多,有旱田农药残留药害、苗床封闭除草剂药害、苗后除草剂药害、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药害、壮秧剂药害等。

      1、旱田除草剂药害

      有的农户在旱田建水稻育苗大棚育苗,或者在这些地块取育苗床土。由于大豆、玉米和高粱田残留的农药种类不同残留量也不同,所以田间表现的症状也不同,轻的表现为秧苗生长受到抑制,苗不壮,根系发锈等症状,严重的水稻幼苗干枯、黄化、萎缩、畸形、僵苗、甚至死亡。

      因此,千万不能在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的旱田建育苗大棚或取育苗床土。育苗大棚最好能常年固定,育苗床土最好是当年取土备用,第二年再做育苗土。

      此外,有些稻农用头一年打旱田药没洗净的喷雾器喷药,往往出现水稻秧苗叶对生、畸形等苗,真是“省小钱、吃大亏”。强烈建议再买一个水稻苗床专用喷雾器。

      2、苗床封闭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很多农民习惯在苗床使用丁扑合剂进行苗床封闭除草,丁扑合剂是丁草胺和扑草净的合剂,有粉剂、乳油,具有防治成本低,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的特点。但该药剂对使用技术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使用不当极容易发生药害。比如覆土过浅,或覆土不匀,在低温多湿时就会发生药害。特别是幼苗长势弱或低洼积水的苗床,出土或未出土的幼苗都易受害。由于秧盘土层薄,使用扑合剂封闭除草的苗床浇水后,土表的药剂随水下淋,未出土的幼芽,或长势弱的幼苗,尤其是低洼积水处的苗床造成严重药害。如不浇水,容易发生苗床缺水,影响秧苗正常生长。

      丁扑合剂药害症状是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 

      为避免丁扑类药害发生,最好采用苗后茎叶喷雾技术。如果采用封闭除草,应采用安全性好的90%高杀草丹乳油,每20平方米苗床用药5毫升药剂,兑水1公斤均匀喷施在苗床上,对水稻安全。

      若发现丁扑药害,及时喷施救护车120、急救120、萘胺等解毒剂和芸苔素等植物促长剂(使用方法详见说明),5~7天一遍,连续2~3次,秧苗便可恢复生长。

       3、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苗后除草剂药害主要是施用药剂不当,如药剂选择错误,药剂用量过大,喷药时期错误。如苗床施用国产氰氟草酯易发生药害,实践证明:由于国产氰氟草酯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厂家的产品在苗床上使用会发生严重药害,导致秧苗受到严重抑制。因此,苗床除草应采用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千金(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特别要提醒农民朋友,水稻苗床上千万不能使用二氯喹啉酸或2甲4氯除草,否则水稻本田返青后,秧苗会出现筒状叶或葱状叶,很难恢复。

      4、杀菌剂和调节剂药害

      在水稻秧苗发生立枯病时,农民需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目前农药生产厂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大多使用杀菌剂组合,基本上都是由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成。如果重复使用或过量使用,往往出现秧苗徒长。因此,在使用杀菌剂组合防病时,一定要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标注的使用方法用药,不能超量使用,不能短期内多次使用,喷药时不能重喷。

      还有的农户使用多效唑等抑制性生长调节剂控制秧苗徒长,由于使用剂量掌握不准或喷洒不均匀,很容易发生蹲苗现象。所以控制秧苗徒长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早期通风降温炼苗的办法,安全可靠。

      5、壮秧剂药害

      有些壮秧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这些药剂用量适当,气候适宜时,对秧苗影响不大,而且有一定的控制秧苗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但如果使用量过大、使用不均等,则会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

                                           榆树市泗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0.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