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古观察:代理退保,真的香吗?

 太古律师事务所 2020-04-15

本文作者:杨帆 北京太古律师事务所律师

导读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到近期存在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发布可全额退保信息,怂恿、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因此,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代理退保”行为面临多种风险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提示,代理退保行为至少隐藏以下三种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解除保险合同后,将丧失保险原有的风险保障,且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及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某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人员存在侵占退保资金、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或购买其推荐的其他保险、理财产品等行为;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除上述违法行为外,某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人员仅是以其为借口,骗取投保人的身份及保单信息并进行信用卡套现、办理小额贷款等。

除银保监会提到的三种风险外,某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人员还存在教唆投保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的行为,以实现退保并获取酬金,若投保人听从教唆,实施上述行为,则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

号称“全额退保”的退保代理人到底有什么神通?
部分退保代理人在接受委托时,即要求投保人还原购买保险产品的整个过程,并回想保险营销员在推销保险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的保险业务活动禁止行为,若存在上述行为的,退保代理人便以此为由向保险公司或监管部门投诉,实现退保目的。而另一部分退保代理人则是煽动、教唆投保人通过恶意投诉、钓鱼取证等方式迫使保险公司退保。

“代理退保”套路多多,消费者如何预防?
基于代理退保乱象丛生,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面对代理退保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面对“代理退保”,保险公司如何见招拆招?
在代理退保乱象的狂轰乱炸下,保险公司对于业务员的合规培训便成为当务之急,对业务人员来说,从业过程中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银保监会、当地银保监局作出的禁止性条款为底线。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还应当加强与投保人的沟通交流,通过宣传保险犹豫期内的退保方式及保险贴现等,建立与投保人之间的信任,避免投保人误信退保代理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