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船舶博物馆(9)

 苏家酒窖 2020-04-15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船舶博物馆(9)

前文已经说过,两晋时代我国北方的航海事业是相当发达的,尤其是战争活动,相当频繁,那么我国南部的海上交通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期小编继续给读者们分享两晋时期海上交通的情形。

东晋疆域图

东晋时期,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航海往来越来越频繁,不过其中原因却与经济往来无关,而是与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在东晋时东来传教的西域僧人,有些就是通过南海航海来华的。同时我国也有西行求法的佛教徒,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的就是唐僧前往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但实际上,东晋时就有许多僧人渡海西行取经,乘船航海归国,“西天取经的第一人”的称号,小编认为应该授予东晋末年的法显大师。

《西游记》剧照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人,3岁时便由父母度为沙弥,皈依佛门。20岁受大戒,后来到长安从事宗教活动。他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当时的佛经残缺不全,释义不清,于是萌生了远赴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念头。为了达成寻求佛法的目的,法显与慧景、道整等一起,结伴前往印度。

法显大师像

法显等于东晋隆安三年三月从长安出发,当年的法显已年届六旬。这一旅途相当曲折,法显一行从长安沿丝绸之路北上,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境),转而南下,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印度河流域,经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界,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这是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位六旬老人走过的路,更令人敬佩的是,几年后,他历经周折又回到了祖国,带着丰富的知识。

法显西行地图

法显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停留3年。他潜心学梵语,抄经律,收集了《萨婆多哥钞》《杂阿毗昙心律》《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袛阿毗昙》等多部佛教经典。接着,他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洹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佛)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等四部经典。居留两年以后,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东归。一路艰险频仍,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携经书到达今山东胶州湾口的牢山(即崂山)。。公元413年,法显大师终于回到东晋的首都建康。当初与他同去天竺求法的11人或半途折回,或客死他乡,或滞留异邦不还,只有他一人带回大量梵本佛经回到祖国。

《佛国记》书影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立即着手翻译佛经。7年间,共译出佛学经典6部63卷。其中《摩诃僧袛律》一书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又名《法显行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全书9500多字,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等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述。《法显传》里面所叙述的这些航海生活,是我国第一部详细的航海行纪。从地域上看,从印度洋到太平洋,内容非常丰富,且又出于法显自己亲笔记述,文字特别感动人。它把东晋时候航海生活的实际情况栩栩如生地告诉了我们,是对于我国古代海上交通最重要的一项记录。




近代学者梁启超高度评价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赞扬说:“中国的旅行家法显,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法显西行纪录片海报

法显在建康(今南京)住了五年,后迁居荆州(在今湖北),圆寂于辛寺,春秋八十有六。读者们心目中的“西天取经第一人”是谁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东晋时期南部航海事业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东晋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中,也体现在东晋在其南部水域发生的军事活动中,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




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孙恩从海岛揭竿而起,杀掉了上虞县令并攻占会稽(今浙江绍兴)。之后他还迅速占有会稽等八郡,一月之间,聚集反叛士兵足有众数十万,自号征东将军,气势于类似于汉高祖刘邦。不过好事多磨,起义更是如此,这一年十二月,孙恩被击败,逃入海岛。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孙恩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率众攻打临海(今浙江省),又被官军击败,他所率领的军队基本死光,颇有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穷途末路时的情形。卷土重来依然惨败,或许孙恩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没有选择活下去,投海自杀。






孙卢起义路线图

跟随孙恩起义的余党几千人又认孙恩的妹夫卢循为主,继续进行造反大计。

晋安帝元兴二二年(403年)正月,卢循率众攻打东阳,八月又攻打永嘉,均未得手。晋元兴三年(404年)十月卢循航海南下,终于成功一次,攻陷广州。

晋义熙六年(410年),卢循由广州北上占领豫章(今江西南昌)等郡,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直逼建康(今南京),当时卢循曾率大型船队。《晋书卢循列传》记有:“乃连旗而下,戎卒十万,舳舻千计。”

晋义熙七年(411年),卢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再次攻广州未克,又南下奔交州龙编(今越南河内东)。龙编刺史率众军士“掷雉尾炬焚其舰”。兵众大溃,卢循战败,效仿他姐夫投水寻他姐夫去了。



孙恩、卢循二人是可怜的,海上起兵以来总计数十年,大小数十战,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投水而死,可谓结局凄惨;不过两次航海南下,多年的海上争战,这些经验促使他们对舟船技术曾有所发明创造。没错,小编前文提及的八槽舰及水密舱壁这样的中国古船的重大技术成就正是卢循所发明。从这一方面来讲,他二人又是可敬的。下期文章,小编将详细介绍八槽舰及水密舱壁,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