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绰号,与人的绰号一样 体现了差异与个性 表达着亲昵与亲密 在纷繁多样的城市绰号中 有一类以“__城”为格式的称呼 因捕捉到当地最鲜明的特征 而得到了最广泛的接纳与认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些可爱的绰号 重新认识这些城市 武汉 江 城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 奠定了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此地江河纵横,湖港交织 因江而生,因江而兴 自隋唐以来就有江城之美誉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是同属江城武汉的两种气质 广州 羊 城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 “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广州的别称——羊城 源自此地世代流传的五羊传说 相传广州曾连年灾荒,稻谷失收 一天,天空飘来了五彩祥云 五位仙人身着彩衣 骑着口衔谷穗的五色仙羊登临广州 将稻穗赠给市民,然后腾空而去 而五羊化为石,留驻人间 从此广州城风调雨顺,再无饥荒 今天,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已成为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长沙 星 城 长沙因长沙星得名 “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 是一颗亮度不足5等的蓝白色星 根据古人星宿分野的理论 “上为辰象,下为郡县” 长沙地界也因此冠上了星星的名字 秦设长沙郡 长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 城名、城址延续至今 长沙天心阁 拉萨 日 光 城 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称 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 阻挡了南来的暖湿气流 山脉北坡降水减少,气流下沉 晴朗天气因此成为拉萨的主旋律 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高达3000小时的年日照数 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阳光普照下的高原雪峰、红白寺院 更显纯净与鲜明 海口 椰 城 海口堪称最具热带气质的中国城市 这当然少不了椰树的帮衬 椰风海韵与现代都会的交响 正是海口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琼岛山水,滋润椰林 暖湿洋流为海南岛带来充足的水汽 椰树不仅是当地随处可见的绿化树种 也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 百姓对它怀有一份庄重的爱意 在房前屋后种下几棵“地界椰” 是当地颇具象征意义的古俗 重庆 山 城 重庆是家喻户晓的山城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北有大巴山,南有武陵山 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 乃至城区也有了高低错落的3D美感 由于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 潮湿的空气趋于饱和,易于凝结成雾 所以重庆还总给人雾气氤氲之感 享有“雾都”之盛名 长江三峡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 济南 泉 城 济南南部地处泰山余脉,群山环抱 南部山区经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 发育为岩溶地貌 形成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网道 雨水渗入地下,顺单斜岩层北流 在老城区受到火成岩阻挡,涌出地面 造就了济南众多喷涌不息的泉水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泉水文化已写入济南的城市基因 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北部,是由城区内泉水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 昆明 春 城 在云贵高原中南部昆明一带 1500米左右的海拔带来了凉爽的气候 低纬度充沛的阳光则驱散了严寒 青藏高原和滇东山脉 阻挡了冬季冷空气的南下 减弱了季风对云南的影响 昆明全年的气温在10℃—22℃之间 这正是春秋季节要满足的气温条件 得名“春城”,实至名归 昆明东川红土地 哈尔滨 冰 城 每当言及哈尔滨 人们总想起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冰雪丰盈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独特的文化情境和模式 这里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 美轮美奂的冰灯、冰雕、冰花 把城市装点成盛大的游园会 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冰上运动 则为隆冬增添了一番热闹 圣·索菲亚教堂 成都 蓉 城 蓉城之“蓉”即木芙蓉 五代十国时,四川曾建立了前蜀、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曾因其妃爱花 命人在城里大种芙蓉花 连寻常百姓也须家家栽植 秋天芙蓉盛开 灿若红云,叠锦堆霞 成都因而成为乱世中的一座花园城 “四十里城花作廓,芙蓉围绕几千株” “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 木芙蓉 兰州 金 城 兰州被叫做“金城”由来已久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将今甘肃兰州以西 和青海东部划为一体 设立“金城郡” 与之前的河西四郡合称“河西五郡” 除了“筑城时掘地得金”的传说 金城之名可能还依据兰州城险要的地势 黄河横穿全境,切穿高大的山岭 “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 命名为金城,乃是喻其固若金汤 南京 石 头 城 南京的别称不胜枚举 其中有一个唤作“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 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军事遗迹 此城初建于楚威王七年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都秣陵(今南京) 在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 它曾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 地形险固,尤有奇势 是镇守首都的军事要塞 诸葛亮曾这样评价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 石头城 上海 申 城 上海简称“申” 源自受封于此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申君黄歇 彼时上海地界内河道淤积、沼泽遍野 黄歇遂带领百姓疏浚治理 从此大江两岸,水患平息 人们感激其业绩 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浦或春申江 黄歇对江东吴地尤其是申地的开发 为今上海地区最早的开发历史记载 “申城”之名也便顺理成章了 ![]() 黄浦江 ![]() 这些妙趣横生又意涵深远的别称 凝聚着文化共同体的意识 早已成为市民口中骄傲的发语词 它们像一张张简洁而生动的城市名片 向世人展示着这方水土的性格 何以为城,何以为家 |
|
来自: lcyteacher > 《历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