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的年报、一季度报已出,仍是持续亏损,惨不忍睹。一直期待的业绩反转,遥遥无期。当下,该进还是退,该走还是留? 回顾近几年的东阿阿胶的投资历程,是失败的。至少是失去了太多的机会成本。投资也许需要洁癖。实际上,这笔投资我一直心生疑窦,却又一直期盼绝处逢生,谷底反弹,却每每失望至极。时至今日,新老班子交替,业绩爆雷,疫情打击,所有的问题都暴露无遗,该是冷静思考,给自己一个决断的时候了。那么,未来的东阿阿胶,风险点会在哪里呢? 一,销售。去库存是最急迫的任务。再分析东阿阿胶的提价模式,经销商的库存成因已经没有意义了。可以看出,公司已经在用断臂求生的手段,暴力去库存了。去年四季度营收竟然为-4亿,说明公司不但基本没发货,还有退货了。一季度继续亏损,说明继续控货。这方面,公司起用主管销售的高登峰担任总经理,估计会有较好表现。年报里说的最多的还是营销的转变,未来营收要达到50%以上,且走且看。 二,产品。企业产品老三样,阿胶块、阿胶浆、桃花姬,包装都没换。这样不能说是不好,但没有跟上应用场景的变化。至少,我们看到没有满足即食化、年轻化的需求。应该说,公司提价模式失败后,再依靠老三样东山再起,比较难了。定价就是个难题。这方面,应该学习汤臣倍健,努力打造大单品,既可以提高业绩,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另外,产品过去靠文化营销,以后要摆脱“水煮驴皮”的负面影响,还要靠功效说话。学术上、科研成果上要有支撑。一个值得关注的说法是,驴皮可以用猪皮、马皮代替,果真如此,东阿阿胶的产品还有竞争力吗? 三,竞争。同业竞争过于激烈。利润丰厚,导致厂家蜂拥而上。市场份额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老秦的说法是做大行业,占有高端市场份额。但实际是产品属可选消费,消费者既可以选择价格便宜的同类产品,也可以选择一些其它产品的替代品,并没有看出有太大粘性。可以肯定的是福牌、同仁堂的阿胶产品正在扩大市场,一步步蚕食东阿阿胶的高端市场。东阿阿胶,必须采取措施,找准应用场景,再次定位,尽快抢占顾客心智。现在,出现了谁是阿胶的正宗源头之类的讨论,对东阿阿胶的竞争力是个巨大挑战。 四,营运。现金流良好是东阿阿胶的安全边际保障之一。但持续的恶化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最初有大量的现金,后来有大量的利润转化为存货,且是高价进的原材料。现在现金流持续减少,且银行票据贴现利息增加,商业票据需要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如果去库存不能迅速实现预期,现金流会加速恶化,净收入会进一步压缩。目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20多亿,尚能维持运转。这也是今年会继续分红的原因之一。但这里面也有给投资者信心的成分。我们必须持续跟踪观察。 五,品牌。收智商税、“水煮驴皮”之说,虽然对阿胶粉们显得有些荒诞不经,但对品牌形象的损伤是毋容置疑的。有很大成分是因为阿胶行业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规范或是有力监管。驴的存栏量明摆着,每年的进口量也是有据可查的,那么,市场上的阿胶怎么来的?东阿阿胶必须证明自己,且让社会认可,必须推动行业的规范和有力监管。 六,定价。东阿阿胶并没有定价权,提价模式的失败说明了这点。它不同于茅台,还不具备奢侈品消费特征,没有量价提升的效果。东阿阿胶做大了市场,但没有垄断市场,它有替代品。个人认为,东阿阿胶要提高营收,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必须重新定价,确定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可以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也可以推陈出新,但降价是必须的。要重拾行业龙头,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生产出成本可控、食用方便、价格适中的产品。 七,管理。秦玉峰对东阿阿胶的发展居功至伟,不能否认。秦是工匠型企业家,没有他,就没有阿胶行业的今天。但他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营销,也是事实。新班子上任,短时间对东阿阿胶的营销估计会有很大改观。但东阿阿胶的长远发展,仅有营销是不够的。我甚至还担心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足够优秀和全面。另外,东阿阿胶的股权结构也有瑕疵,高管的持股太少,股权激励不到位,没有利益绑定也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总之,想清楚以上这些问题,再结合目前的股票价格,大致可以确定自己的操作计划了。$东阿阿胶(SZ000423)$$汤臣倍健(SZ300146)$$贵州茅台(SH600519)$@今日话题 @吴下阿C @复利无敌 作者:爱学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