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狐狸穆彰阿的惆帐:小皇帝咸丰不吃狐假虎威这一套了!

 江东汪郎 2020-04-15

行政莫先於用人,用人莫先於君子小人之辨。夫君子小人藏於心术者难知,发於事迹者易见。大抵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爱惜人才,小人排挤异类;君子图远大以国家元气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为务。

刚正不挠、无所阿乡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於趋避者,小人也。谏诤匡弼、进忧危之议,动人主之警心者,君子也;喜言气数、不畏天变,长人君之逸志者,小人也。

公私邪正,相反如此……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讲筵。惟君德成就而后辅弼得人,辅弼得人而后天下可治。

清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850年4月11日),京师理学大师,时任大理寺卿的倭仁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的折子,直指当下大清朝堂面临的现状,同时提出了破解这些困局的建议。

清代奏折

倭仁的这份奏折仿佛久旱的甘霖,给如坐针毡的小皇帝奕詝解了渴,也为奕詝开启了“倒穆”的舆论先河。

这个“穆”可以看成是一个人,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政治派系,因为这个“穆”的核心人物叫穆彰阿,大清入关以来第五位操控朝政的权臣。

公元1850年2月25日早上,清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卯刻,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重病在身的爱新觉罗·旻宁召集王公大臣安排后事。在一干人等的见证下,他公布了皇太子人选,即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

当天中午,旻宁就带着“捐小忿,成大信”的内心煎熬和“孳孳爱民之隐衷”的自我催眠中撒手殡天了。

但大清帝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奕詝在顾命大臣们的拥戴下,于旻宁灵前继皇帝位,并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帝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对于奕詝来说,他登上皇位后面临的首要紧急问题,不是来自西方列强的得寸进尺,也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拜上帝教”蛊惑人心,而是如何从权臣穆彰阿手中夺回皇权,并剪除“穆党”对朝政的影响。

咸丰

穆彰阿对朝政的控制远远超过他的前四位同行(多尔衮、鳌拜、隆科多、和珅),他是道光朝两大重臣之一(另一个为潘世恩),执掌权柄长达二十三年之久(他于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进入军机处)。

在这二十三年里,穆彰阿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权,通过乡试、会试、吏部选官等国家重器制度来结党营私,打击异己,以至于“门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正因为他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自己又深受道光恩宠,所以遭到弹劾也安然无恙,而且即使遭受正直大臣实行尸谏,也能平安度过。

如鸦片战争期间,东阁大学士王鼎痛恨穆彰阿投降误国,痛恨他残害忠良,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公元1842年6月8日)留下“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的一纸遗疏,自缢死谏。

但如此悲壮的尸谏却被“穆党”成员,时任军机处章京行走的陈孚恩给压了下来。他对王鼎之子王沆威胁利诱,拿到王鼎的遗书后亲自“改草遗疏”,随后把王鼎的原疏交给穆彰阿向穆邀功。

最后的结果就是,道光并不知道王鼎尸谏,以为他是“暴病而亡”;而穆彰阿依然稳坐军机,恃恩益纵,始终不悛。

这仅仅是穆彰阿专权的其中一例。

穆彰阿剧照

事实上,在穆彰阿长期经营的情况下,道光三十年的“穆党”势力早就盘根错节,政治利益上的复杂程度远非常人可以想象。

军机处:潘世恩病假,祁隽藻奉旨出差陕甘,陈孚恩是穆彰阿的死党,季芝昌是穆彰阿弟子,加上穆彰阿自己,军机处五大军机大臣“穆党”占其三。

内阁:在清廷“三殿三阁”的内阁定制下,因为保和殿特殊而空缺外,穆彰阿是仅次保和殿的文华殿大学士,时称“首揆”;武英殿因为潘世恩请假不在朝中,耆英占据文渊阁大学士,琦善占据协办大学士,东阁自王鼎死后一直空缺,内阁中又是穆彰阿一手遮天。

总督:清廷常设10位总督,然而道光三十年的10位总督,即直隶总督纳尔经额、两江总督陆建瀛、陕甘总督琦善(兼任青海办事大臣)、四川总督徐泽醇、闽浙总督刘韵珂、湖广总督裕泰、两广总督徐广缙、云贵总督程裔采、漕运总督杨殿邦、东河总督颜以燠,都是“穆党”成员。

巡抚:清廷内陆十八省,其中十五个省常设巡抚(直隶巡抚由直隶总督兼任,四川巡抚由四川总督兼任,甘肃巡抚由陕甘总督兼任),但这十五个巡抚中,陕西巡抚张祥河、山西巡抚兆那苏图、山东巡抚陈庆偕、河南巡抚潘铎、、江苏巡抚傅绳勋、湖北巡抚龚裕、湖南巡抚冯德馨、广东巡抚叶名琛、广西巡抚郑祖琛、福建巡抚徐继畲,都是穆彰阿的会试弟子。

清代总督、巡抚示意图

由以上名单可看出,道光三十年的大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被“穆党”势力渗透了,这种力度要比清朝之前四位权臣的渗透深得多,当然这还不包括大清朝中央六部委(吏、户、兵、刑、工、礼)干部,以及地方道员、知府、县令等官吏。另外提一句,晚清那位号称“半圣”的曾国藩也是穆彰阿的弟子。

除此外,穆彰阿还和恭亲王奕訢关系匪浅。

道光二十八年,奕訢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而桂良又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是儿女亲家,这样的政治关系很难不被“权相”穆彰阿吸收。

这对于年轻的咸丰帝奕詝来说,眼下的当务之急没有什么比除去穆彰阿更重要了,因为这样的穆彰阿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果不除去此獠,晚上他是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觉的。自幼受帝王之术教育的咸丰帝,还是皇子时就对穆彰阿深恶痛绝,更别说他坐了龙庭后能一言决定天下人的生死,“文宗自在潜邸深恶之!”

清代皇室狩猎图

所以灭掉穆彰阿,巩固皇权就成了咸丰登基后最大的信念。那么,咸丰帝奕詝所依靠的力量有哪些呢?

工部尚书杜受田、礼部尚书孙瑞珍、步军统领赛尚阿、镶黄旗蒙古都统僧格林沁、定郡王载铨(步军统领)、礼亲王全龄、睿亲王仁寿(领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总理行营事务大臣)等,和穆彰阿相比太过薄弱。

但奕詝还有一项大招,就是他掌握着大清王朝的法统大义,是天下道德体系的扛旗手,是名正言顺的大清第一人!

所以,他以帝王之尊的身份,采取稳扎稳打,先剪党羽后诛首恶的策略,逐步削弱穆彰阿在朝中的势力。

第一步: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六(公元1850年3月19日 ),以陈孚恩“君前失仪”为由,将他交由其衙门议处,并降三级留任。

第二步: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八(公元1850年3月21日),召回此前不受朝廷重用的有才有德之士,并追查这些人被弃之不用的原因。

清代官员

第三步:道光三十年二月十六(公元1850年3月29日),赐自己的老师,时任工部尚书的杜受田太子太傅衔,提高杜受田在朝中的地位;同时下旨翰林院编修蔡念慈、冯培元、何彤云在南书房行走,挤走了“穆党”重要成员张芾。

第四步: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公元1850年4月2日),以修撰宣宗(道光帝)实录为名,命穆彰阿为监修总裁官,季芝昌为副总裁官,实际上是将二人赶出了军机处。

除此,在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八这天,咸丰除了召回此前不受重用的官员外,还下了一道广开言路的旨令,要求朝臣各抒己见,对如何建设美好的大清王朝提出各自的看法。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俾庶务不至失理,而民隐得以上闻。诸臣务须虚公详慎,毋偏毋私,凡有裨于官方吏治带计民生者,各抒所见,切实论奏,以副朕集思广益之至意。

咸丰的这一系列举措给了朝中各大臣以暗示,大行皇帝的后事既然已经处理妥当,那么是时候开始清算穆彰阿极其党羽这些年所造的孽了。

军机处在皇城的位置

基于此,倭仁才勇敢地站了出来,不再躲在家里浑浑噩噩地做一个理学大师(他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自觉地充当了小皇帝的打手,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道《应诏陈言疏》,为小皇帝决心励精图治做一份贡献,实现为君分忧的国士之风!

倭仁的奏疏让咸丰大喜过望。就在倭仁递折子当天,咸丰及时地向群臣展示了自己回复倭仁的手诏:夫言不逆耳不为谏。今倭仁之言,其庶几欤?然时异势殊,或有难于必行者,如彼引程颢所云,择天下贤俊,使得陪侍法从。名虽甚善,而实有难行。日与贤俊相处,固与狎宦官宫妾之益,相去万万矣。然贤俊之士,或有才而无德,日与习者,非翰墨之场,即驰骋之乐,反不如以礼相接,互相警戒之为善矣。至于所言辨君子小人之分,洵为切直之言,朕虚怀纳焉。嗣后凡大小臣工,尤须以国计民生为重,有所见闻,剀切直陈,以倭仁之直谏为法,岂非朕之幸欤。

前文说过,咸丰的政治力量虽然薄弱,但他毕竟是皇帝,是大清国道德制高点的扛旗手,所以他就是大清朝政的风向标。如果还想在大清官场上混,那么“倒穆”就是道光三十年最正确的 政治路线。

咸丰便装

所以,咸丰的这份《御笔褒答倭仁手诏》,让朝中大臣闻风而动,他们开始审视自己和“穆党”之间的牵连,和穆彰阿之间是否存在无法割舍的利益,咸丰还是给群臣自查机会的。

不过,咸丰没有等太久。

道光三十年三月,黄兆麟、罗惇衍、文端、曾国藩、乔用迁、王庆云、吕贤基、赵光、郑世任、陈枚等各部京官、御史都纷纷上了折子,或响应咸丰的广开言路,或剑指权臣穆彰阿;三月底,咸丰又开启了一场针对穆彰阿、耆英的“君子、小人”朝野之辩,并着手准备启用林则徐、姚莹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穆彰阿打压的抗战派正直大臣。

政治嗅觉极度敏锐的老狐狸穆彰阿,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并没有慌乱。他毕竟经营朝政二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岂能被刚刚登基的小皇帝给唬住!

他并没有和耆英那样参与“君子、小人”之争,他采取的策略是静观其变,并打算借用外力给咸丰施压,转移朝堂之上对他喷射的怒火,从而为自己创造脱身的条件!

清代早朝

这个外力是什么呢?就是英国列强在要求进入广州城贸易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于道光三十年四月,英国公使文翰带着英国照会,通过两江总督陆建瀛递交给穆彰阿和耆英,并决定跑到天津等待清廷回复的外交事件,“转递日久,不能等候,须遣人赴天津呈递候覆等语。”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还在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穆彰阿为首的主和派虽然促使道光帝同意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但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城的百姓们拒绝洋人入城,其中以广州的反抗最为激烈。

当时的耆英时任两广总督。在英国人要求入城贸易的呼声和广州百姓反对情绪激烈的双重压力下,他不敢激起民变,但又无法解决英国人的军事恐吓,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使用了拖字诀,于道光二十七年和英国人达成了协议,两年后英国人即可入城贸易。

但耆英不敢在广东待下去了,他的拖字诀让广州百姓群情激愤,只好通过穆彰阿的运作成功回到了京师,而两广总督换成了徐广缙,广东巡抚是叶名琛,这两位主并没有实现耆英对英国人的承诺,干脆了当地回绝了英国人。

处理华洋争议的清朝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公使文翰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才会提出直接从天津递交照会和等待清廷回复的外交要求。

当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的穆彰阿,面对文翰的照会时,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让他看到了转危为安的希望!

他决定故伎重演,借助英国人的船坚炮利来告诉年轻的咸丰帝一个真理,即在解决洋人的问题上非他穆彰阿莫属,只有他穆彰阿才能让洋人轻易不敢挑衅大清的威严。

一旦他穆彰阿远离中枢,失去了对外说话的窗口,那么洋人在极端不满的情况下必定会向大清开战,到时候恐怕就不止是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的损失了,也许损失得会更多,国难更严重!

穆彰阿的算盘打得哗哗响。为此,他企图利用危言恐吓来说服咸丰帝,让其继续采用道光时期对英国的羁縻妥协政策,以保证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不受影响!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坐轿子的洋人

道光三十年四月十八日(公元1850年6月2日),穆彰阿在回复了文翰递交的国书后,停留在天津港外等候英国军舰撤出了渤海,一路南下回广东去了,“据理回覆,该酋遣人赴津之处当可中止。”

然而,让穆彰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年轻的小皇帝比起已经驾崩的老皇帝没有那么好恐吓、好欺骗了。

古语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穆彰阿以为咸丰帝遗传了道光糊涂、怕事、嫌麻烦的基因,他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初生牛犊不怕虎。

道光三十年的奕詝才刚刚19岁,血气方刚,又因为新君登基,心中是有大抱负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绥藩服而琛赆偕来,柔远人而烽烟永息”,而他立志就要做一个“整饬吏治,敦睦宗支。奖忠节而笃勋耆,育人才而厚风俗。天心助顺,有感必通”的千古明君。

深受帝王系统教育的奕詝太熟悉史书中那些权臣、奸佞的脸谱。在他眼里,这位道光朝的第一权臣,号称“穆党魁首”的穆彰阿,正是可以用来肃清歪邪之风,以振朝纲,彰显帝王威严的绝佳人选。

清朝军队

既如此,又怎么会被穆彰阿所恐吓住!

故而,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元1850年12月1日),咸丰将穆彰阿革职,并下达了《朱笔罪穆耆诏》,在这份诏书中他是这样描述穆彰阿的:朕亲政之初,遇事模棱,缄口不言。迨数月后,则渐施其伎俩。如英夷船至天津,伊犹欲引耆英为腹心,以遂其谋;欲使天下群黎复遭荼毒,其心阴险,实不可问!

19岁的年轻人门清得很,你穆彰阿还想来骗我,省省吧!像你这样的毒瘤必须除去,必须给天下一个交代。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从前夷务之兴,倾排异己,深堪痛恨!……穆彰阿暗而难知,耆英显而易着,然贻害国家,厥罪维均!若不立申国法,何以肃纲纪而正人心?又何以使朕不负皇考付托之重欤?第念穆彰阿系三朝旧臣,若一旦寘之重法,朕心实有不忍!着从宽革职,永不叙用。

说到底,19岁的咸丰还是心思纯厚,给了穆彰阿一条生路。

但不管如何,处理穆彰阿和耆英成为道光三十年大清朝野上下一项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成为咸丰登基后做的第一件最得人心的举动,为自己捞到了一笔丰厚的政治资产,因为此诏下,天下称快!

当然,在这样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奕詝和他的臣僚们也为即将到来的咸丰帝国做好了准备。但是让奕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更大的政治考验!

参考资料:

《清宣宗实录》

《清文宗实录》

《清史稿》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皇朝道咸同光奏议》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