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个人戏真多”,其实古人戏更多!头上、胳膊上……

 年年有大鱼 2020-04-16

《打龙袍》老银锁 清

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表现形式为砖雕、木雕、石刻、壁画、戏衣、戏台、面具、银器等,而呈现在其上的戏曲图案,则通过工艺美术来表达。其研究范围在戏曲史与工艺美术结合的基础上,同时涉及美学、民俗学等各个学科。戏曲自诞生伊始,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故此,在传世或出土的戏曲文物上时常可见工匠们对当时戏曲内容的刻画,这些图案往往反映某个时代的特征,为戏曲史断代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比如山西侯马牛村董氏墓中出土金代砖雕戏俑距今有700余年历史,从砖画上的故事情节可以对金院本的演出进行探究。而近年来老银收藏的兴起,让曾经小众的老银器进入了大众视线,錾刻题材多从戏曲中选择,因此它能为旧时戏曲演出研究提供重要佐证。

酣畅京剧

在老银饰中常见的京剧题材有三国戏、隋唐演义、杨家将、西游记等。常见的剧目有《定军山》、《甘露寺》、《空城计》、《穆柯寨》、《四郎探母》、《路遇红孩儿》、《酬韵》、《拷红》、《爬墙》、《长亭送别》、《借伞》、《祭塔》、《玉堂春》、《八大锤》、《三娘教子》、《火焰驹》、《萧何月下追韩信》、《法门寺》等,这些题材往往都是定制品。

比如头图这件京剧《打龙袍》图案的老银锁。它出自清代山西地区,中空,整体由两块银片焊接而成,施以錾刻工艺,刀工凌厉,颇见功底,堪称精品。老银锁上的《打龙袍》属于《狸猫换太子》的后续故事,来源于《三侠五义》,常与《遇皇后》一出连演,又名《天齐庙》、《赵州桥》等,在戏剧中属于净角与老旦的合作剧目。

《空城计》鎏金徽州工艺的扁方

这是一件《空城计》鎏金徽州工艺的扁方,是老银收藏圈儿内公认的精品。该扁方由三层高浮雕雕刻而成,树叶、楼阁、城墙层层深入,人物与马匹造型生动灵活,人物开脸传神,栩栩如生。整个图案动静结合,无论是司马懿的踌躇还是诸葛亮的从容,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空城计》也是京剧传统剧目,往往与《失街亭》、《斩马谡》连演,故而在戏曲中又被简称为《失·空·斩》。如今京剧舞台上的《空城计》相传是伶界大王谭鑫培根据王九龄、卢胜奎二人的本子加工修订的。

苏工鎏金老银镯 《乌盆记》

苏工鎏金老银镯,图案为京剧《乌盆记》,又名《奇冤报》或《定远县》。这件银镯出自清代苏州彩凤大银楼。《乌盆记》是一出公案剧,取材自《三侠五义》第五回。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代,称为《叮叮当当盆儿鬼》,作者不详。作为一出老生戏,据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多次邀请外国使臣听由谭鑫培饰演《乌盆记》。

京剧剧目之所以能成为老银饰中最常见的剧目,究其原因与戏曲史上花雅之争有关,最终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取代雅部,京剧成了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因此众多剧目深入人心 。

优雅昆曲

与京剧剧目相比,老银饰中涉及的昆曲剧目并不多,推测原因,应与京、昆演出方式不同有关。昆曲演出方式以家班为主,京剧演出方式以堂戏为主,前者是封闭性的,后者为开放性的。相比而言,昆曲在文人中兴盛,京剧则更深入民间。

徽州工艺鎏金扁方 《红梅记》

这件徽州工艺鎏金扁方上面的图案为明代周朝俊所撰写的传奇《红梅记》,其中女子所执扇子应为阴阳宝扇。《红梅记》以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动人剧情,双线索讲述了书生裴禹与卢昭容及贾似道的小妾李慧娘的故事。这出戏秉承了汤显祖“至情说的影响,表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

笔者还曾见过一件苏州工艺的银质鼻烟壶。这件鼻烟壶上錾刻有昆曲《望乡》的局部图案,这部戏讲述了苏武牧羊的故事。清末昆曲舞台上有《牧羊》、《望乡》等折子戏演出。《望乡》作为《牧羊记》中的一部分,是一折老生、小生的对手戏。

2016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其《牡丹亭》在全国各地一再上演。事实上,早在400多年以前,《牡丹亭》就很火,当年它甫一问世,便掀起一股热潮。《牡丹亭》久演不衰的证明在老银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枚清代京工錾刻的牡丹亭戒指上,柳梦梅与杜丽娘双手执扇,与苏州昆剧院全本《牡丹亭》中《如杭》一折几乎一模一样。

通景徽工老银镯 《琴心》、《赖简》

众所周知,元代王实甫借《西厢记》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西厢记》题材是京、昆均有演出的剧目,故此《西厢记》题材在老银饰上比较常见。其内容在传统的通景手镯上往往可以一次性叙述几折戏。上图这件通景徽工老银镯,錾刻《琴心》、《赖简》两出戏,图案简洁,雕工老道。下图为鎏金老银镯,在珍珠地上錾刻高浮雕故事图案,人物极为传神,好似一本连环画,涉及的《西厢记》折子戏包括了《惊艳》、《琴心》、《赖简》、《拷艳》、《哭宴》(《长亭送别》)等诸多场景。

鎏金老银镯

下图是也是通景老银镯,内容为《赖简》、《拷艳》两出。其中古琴、墙梯、十里长亭成为标志性的錾刻,亭台楼阁中蕴含透视之感。总的来说,《西厢记·赖简》中“张生爬墙”的图案,在老银饰上体现比较多,这样的情节出现在清代女性使用的首饰上,无疑体现出女性对爱情的向往。

通景老银镯 《赖简》、《拷艳》

总之,老银饰中的工艺美术受社会、经济影响极深,就目前有据可查的图案看,它既体现了戏曲在手工业者、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也补充了花雅之争的史实。  

原文:《婉转梨园剧 方寸银上金》-金昱杉

资源出处:《中国收藏》2017年12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