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豆子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4-16

【中文名称】刀豆子

【拉丁名称】CanaValia gladiata (Jacq.)DC

【别       称】中国刀豆、挟剑豆、大弋豆、大刀豆、关刀豆、刀鞘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豆科

        刀豆壳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

​【分布区域】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药用部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

【性       味】甘、温。

【归       经】入脾、胃经。

【功       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主       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临床应用】

        用于呃逆:

        本品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处方用名】刀豆、刀豆子(晒干,切开用)

【用量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或烧存性研末。

【药用宜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文献选录】

        1、《纲目》:甘,平,无毒。

        2、《本草从新》:甘,温。

        3、《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4、《滇南本草》:健脾。

        5、《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6、《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方剂选录】

        1、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2、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3、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

        4、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5、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6、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四川中药志》

【形态特征】

        荚果大而扁,长l0~30cm,径3~5cm,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0~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cm,宽约1~2cm,厚约0.5~1.2cm。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cm,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药材鉴定】

        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cm,宽约4.5cm,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伏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助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药材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