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刀豆

 林以南 2017-10-09


概述


刀豆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别名


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图片

产地


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形状鉴别


1.刀豆 种子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5cm。表面淡红色、红紫色或黄褐色,少数类白色或紫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边缘具灰褐色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宽约2mm,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珠柄残余,近种脐的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平滑,子叶黄白色,胚根位于珠孔一端,歪向一侧。气微,味淡,嚼之具豆腥气。

2.洋刀豆 种子表面白色或类白色,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均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显微鉴别 刀豆种皮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部位则为2列,长170-272μm,宽14-26μm,壁自内向外增厚,外缘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为2-6列支柱细胞,种脐部位列数更多,呈哑铃状,长60-172μm,宽34-63μm,缢缩部宽12-24μm,壁厚1.7-5μm。其下为10余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种皮下方为1至数列类方形或多角形胚乳细胞。种脐部位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不规则长柱形,壁较厚;内侧具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其二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


炮制


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相关配伍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2、《医林纂要》“和胃,升清,降浊。”


3、《滇南本草》“治风寒湿气,利肠胃,烧灰,酒送下,子,能健脾。”


4、《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5、《纲目》: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6、《滇南本草》:健脾。


7、《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8、段成式《酉阳杂俎》“乐浪有挟剑豆,荚生横斜,如人挟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